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 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 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 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 荐或重用。
整体感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与天空浑然一体。
虚:天空。
太清:天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合作探究
你觉得首联、颔联中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 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 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 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 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 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秦:指关中地 区。项羽灭秦后, 把秦故地分封给秦 国的三名降将,故 称“三秦”。
县尉的别称。 到,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
个渡口,即白华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 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 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 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整体感知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合作探究
颔联写的是什么?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
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 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 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 怀。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 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 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整体感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译: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 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 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 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 幽怨。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 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反复渲染,突出女主人公对恋 人的思念之深。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 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 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 (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 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学成就是 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 《滕王阁序》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 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 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因他未 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代表作品 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夜归鹿门歌》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 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 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 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 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 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 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 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岂,难道。 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 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精读细研
佩玉的带子。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门两边的高台。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
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 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
用“风烟”来修饰“五津”,显示杜少府任所的荒 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切。
合作探究
你觉得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辅”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三秦 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 阔。
示例二:我认为“望”用得好。将相隔千里的京城 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合作探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不是。诗的重点在: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求取,谋求,希望得以 引荐或重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 仕从政而无人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 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垂钓 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诗人巧 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的典故,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 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 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 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撼动。
译: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 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 动。
精读细研
渡。
闲居、平常家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指太平盛世。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视,旁观。
译: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 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 羡鱼之情了。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天黑了。式,语气助 词。微,昏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何,为什么。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即露中,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 活你们。躬,身体。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 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 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 果?
采用了反问、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 情致。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 齐。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 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式微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 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 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 《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 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 《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译: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 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 打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