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精品题库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理精品题库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四章人工合成抗菌药[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一、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DNA螺旋酶,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与高浓度耐药有关;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或缺失与低浓度耐药有关;耐药菌株DNA螺旋酶的活性改变主要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一)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1、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2细菌对本类药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3口服吸收良好,部分品种可静脉给药;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多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及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5不良反应少,大多轻微,常见的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头痛、眩晕。

偶有抽搐精神症状,停药可消退。

(二)各种喹诺酮类药特点吡哌酸: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萘啶酸强,对革兰阳性和部分绿脓杆菌有一定作用,尿中浓度高,主要用于治疗尿路和肠道感染。

诺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吡哌酸,主要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

氧氟沙星: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药金葡菌),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较强作用;对肺炎支原体,奈瑟菌病,厌氧菌及结核杆菌也有一定活性。

依诺沙星: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诺氟沙星相似,对厌氧菌作用较差,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为主,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培氟沙星:抗菌谱广与诺氟沙星相似,抗菌活性略逊于诺氟沙星,对军团菌及MRSA有效,对绿脓杆菌的作用不及环丙沙星。

口服吸收好,尚可通过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

环丙沙星:抗菌谱广,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中最强,对耐药绿脓杆菌,MRSA,产青霉素酶淋球菌、产酶流感杆菌等均有良效,对肺炎军团菌及弯曲菌亦有效,一些对氨基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耐药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对本品仍然敏感。

(三)注意事项1.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

药物可分泌于乳汁,乳妇应用时应停止哺乳。

2.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3.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药在肝中代谢,使上述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

4.与制酸药同时应用,可形成络合物而减少其自肠道吸收,宜避免合用。

5.肾功能减退者应用主要经肾排的药物如氧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应减量。

二、磺胺类药(一)特点:1 广谱,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菌属,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疟原虫和弓形体也有效);2细菌对各种磺胺药间有交叉耐药性;3磺胺药中有可供局部应用,肠道不易吸收及口服易吸收者,后者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4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脑膜通透性好,脑脊液内药物浓度高;5主要经肝代谢灭活,形成乙酰化物后溶解度低,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6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恶心、呕吐、皮疹、发热、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肾损害等。

(二)作用机制:抑菌药,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三)各种磺胺药特点1.全身性感染:口服易吸收,根据血浆t1/2长短分类:短效类(<10h)、中效类(10~24h)和长效类(>24h)。

短效和中效抗菌力强,血中或其他体液中浓度高,临床最为常用;长效抗菌力弱,血药浓度低,且过敏反应多见,已淘汰不用。

磺胺异噁唑:短效,尿中浓度最高,适于治疗尿路感染,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消化道反应多见。

磺胺嘧啶:中效,口服易吸收,抗菌力强,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0%~80%,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也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但在尿中易析出结晶,需注意对肾的损害。

磺胺甲噁唑:中效,抗菌作用与SIZ相似,脑脊液浓度不及SD,尿中浓度虽低于SIZ但与SD接近,故也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在酸性尿液中可析出结晶而损害肾,需注意碱化尿液。

磺胺甲氧嘧啶:长效,抗菌力较弱,维持时间较长,尿中溶解度高,不易析出结晶。

磺胺多辛:长效,维持时间最长,抗菌力较弱,适于轻症感染及预防链球菌感染,对疟疾等也有效。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柳氮磺吡啶:口服吸收较少,对结缔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并从肠壁结缔组织中释放出磺胺吡啶而起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适于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服用可防止发作。

由于疗程长,易发生恶心,呕吐皮疹及药热等反应。

3.外用磺胺药磺胺嘧啶银:能发挥SD及硝酸银两者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强大,尚有收敛作用,能促进创面的愈合,适用于二度或三度烧伤。

磺胺米隆:是对位氨甲基磺胺药物,因此其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影响。

对绿脓杆菌、金葡菌及破伤风杆菌有效。

能迅速渗入创面及焦痂中,并能促进创面上皮生长愈合及提高植皮成活率。

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

磺胺醋酰其钠盐水溶液:接近中性,局部应用几乎无刺激性,穿透力强,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一)甲氧苄啶:抗菌谱和磺胺药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

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

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而且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磺胺药已耐药的菌株也可被抑制。

TMP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

TMP常与SMZ或SD合用,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脑膜炎、败血症等。

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也可与长效磺胺药合用于耐药恶性疟的防治。

(二)硝基呋喃类药:呋喃妥因又名呋喃坦啶,对大肠杆菌、金葡萄、表葡萄、腐生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均具抗菌作用,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酸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活性,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剂量过大或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的周围神经炎。

偶见过敏反应。

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体外对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杆菌、肠杆菌属、金葡菌、粪肠球菌、霍乱弧菌和弯曲菌属均有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少,肠内浓度高,用于肠炎和菌痢。

也可用于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和霍乱,不良反应同呋喃妥因。

[作业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抑制细菌DNA螺旋酶E抑制细菌转肽酶2. 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兴奋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D兴奋细菌DNA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DNA螺旋酶3. 影响磺胺药效果的物质是A 二氢叶酸B 四氢叶酸C 对氨苯甲酸(PABA)D 尿中酸碱度E 血浆蛋白含量4. 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首选A 磺胺嘧啶(SD)口服B 青霉素G 静脉注射C 青霉素G 鞘内注射D 氯霉素口服E 四环素5. 细菌对磺胺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产生水解酶B产生钝化酶C改变细胞膜通透性D改变代谢途径E改变核糖体结构6. 服用磺胺时,同服小苏打的目的是A增强抗菌活性B扩大抗菌谱C促进磺胺的吸收D延缓磺胺药的排泄E减少不良反应7. 适用于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药物是A 磺胺醋酰(SA)B 磺胺嘧啶银C 氯霉素D 林可霉素E 利福平8. 磺胺醋酰钠用于A 绿脓杆菌所致的二度、三度烧伤(局部用药)B 消化道炎症C 局部治疗沙眼,结膜炎D 流脑E 与其他磺胺药合用治疗泌尿道感染9. 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A老年人B婴幼儿C溃疡病患者D妇女E肝病患者10. 下列哪些不是氟喹诺酮类药的共同特点A抗菌谱广B抗菌作用强C不良反应少D口服吸收好E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11. 下列药物中,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是A氧氟沙星B诺氟沙星C洛美沙星D环丙沙星E氟罗沙星12. 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A 哌啶嗪B 诺氟沙星C 磺胺类D 甲氧苄啶E 甲硝唑13. 呋喃唑酮主要用于A 全身感染B 消化道感染C 阴道滴虫病D 呼吸道感染E 沁尿系统感染14. 长期大量应用呋喃妥因的不良反应是A 泌尿系统损害B 周围神经炎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过敏反应E 二重感染15. 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是A 呋喃妥因B 青霉素GC 呋喃唑酮D 羧苄西林E 周效磺胺16. 喹诺酮对哪种病原体无效A 伤寒杆菌B 分枝杆菌C 真菌D 厌氧菌E 军团菌17. 洛美沙星的特点错误的是A广谱,体外抗菌作用比环丙沙星强B体内抗菌活性比诺氟沙星与氧氟沙星强C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D 血药浓度高而持久E 体内分布广,药物经肾排泄18. 下列药物可使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药血药浓度升高的是A 磺胺嘧啶B 青霉素GC 呋喃妥因D 环丙沙星E氧氟沙星(二)B型题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细菌DNA螺旋酶D抑制细菌DNA多聚酶E抑制细菌转肽酶19. 甲氧苄啶20. 磺胺嘧啶21. 氧氟沙星A 磺胺嘧啶B 甲硝唑C 甲氧苄啶D 诺氟沙星E 甲磺灭脓22. 抗滴虫的特效药是23. 被称为磺胺增效剂的是24. 治疗流脑应首选A诺氟沙星B氧氟沙星C依诺沙星D培氟沙星E环丙沙星25. 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中最强的是26. 以原形从肾脏排泄最多的是27. 口服易受食物影响的是A 磺胺嘧啶B 磺胺嘧啶银C磺胺醋酰D周效磺胺E 磺胺异恶唑28. 第一个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抗菌药是29. 适用于尿路感染的是30. 局部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的是(三)X型题31. TMP与SMZ合用可治疗的疾病包括A 呼吸道感染B 尿路感染C 伤寒D 破伤风E 脑膜炎32. 喹诺酮类细菌耐药机制是A 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与细菌高浓度耐药有关B 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或缺失与低浓度耐药有关C耐药菌株DNA螺旋酶的活性改变主要由于gyrA基因突变所致D 细菌产生钝化酶E 细菌产生水解酶33. 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宜用于儿童B不宜用于有癫痫病史者C不宜与制酸药同服D不宜与口服抗凝血药合用E不宜与茶碱类、咖啡因合用34. 用于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是A磺胺异恶唑B磺胺米隆C磺胺嘧啶D柳氮磺胺吡啶E磺胺多辛35. 有关呋喃妥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抗菌谱广B细菌不宜产生耐药性C主要用于尿路感染D简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活性E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常见36. 诺氟沙星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 口服不易吸收B 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C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D 主要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E 易受食物影响,空腹比饭后服药的血浓度高2~3倍37. 氧氟沙星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B 体内分布广,尤以痰中浓度较高C 70%~90%药物经肾排泄D胆汁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E 广谱,抗菌活性强38. 磺胺类药物损害肾脏的诱发因素A 药物在尿中浓度高B药物的溶解度低C尿的PH值为5.0 D几种磺胺药合用E尿的PH值为7.039. 长效磺胺药的特点是A 半衰期长B 抗菌力弱C 泌尿系统损害较少D 广泛用于各种感染E适用于轻症40. 喹诺酮类常见的不良反应A 胃肠道反应B 变态反应C 神经系统反应D 肾损伤E肌肉疼痛,无力(四)英文选择题4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cause damage to growing cartilage?A FluoroquinolonesB SulfonamidesC AminoglycosidesD CephalosporinsE Tetracyclines42. What i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Fluoroquinolones?A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cell-wall synthesisB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protein synthesisC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folic acid synthesisD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DNA gyraseE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DNA polymerase43. Of the following ,which one can inhibit of bacterial folic acid synthesisA SulfonamidesB FluoroquinolonesC FurazolidoneD TMPE Gentamicin二、问答题44. 简述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45. 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46. 简述磺胺甲恶唑与TMP合用的优点和原理是什么?47. 简述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依据?48.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参考答案](一)1.D 2.A 3.C 4.A 5.D 6.E 7.B 8.C 9.B 10.E 11.D 12.C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二)19.B 20.A 21.C 22.B 23.C 24.A 25.E 26.B 27.A 28.A 29.E 30.C(三)31.ABCE 32.ABC 33.ABCDE 34.ACE 35.ABCE 36.BCDE 37.ABCDE 38.BC 39.ABCE 40.ABCE (四)41.A 42.D 43.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