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红磷用于制作烟雾弹B.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C.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②③能形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B.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C. ②是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D. ④属于阳离子,离子符号为Mg+23.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 木炭B. 烧碱C. 浓硫酸D. 浓盐酸4.下列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硝酸钾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CaCl2溶液碳酸钙过滤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A. AB. BC. CD. D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C. 水中白磷通过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D. 只有图1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氧气接触6.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能含有氢元素B. 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C. 可能含有氧元素D. X是一种氧化物7.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与硬水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氢气C. 观察颜色鉴别硫粉与红磷D.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9.现有反应:4A+5B=4C+6D,已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3,现将17g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0gC,则该反应B与D的质量比为()A. 40:27B. 16:9C. 5:6D. 31:1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0.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①AgNO3溶液②CuSO4溶液③Al2(SO4)3溶液。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1.如图甲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其中B、C、F都是氧化物,E、A、D是酸、碱、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E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分别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D:______。

(2)E的稀溶液与过量的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3)如图乙是炼铁高炉的示意图,a处流出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炉内产生图甲中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2.锰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如图是锰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锰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x=______。

(2)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锰离子符号为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1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A、E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完氧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14.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小科和小敏想了解它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如下活动:【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80%~85%,还含有多种氨基酸。

【活动过程】为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含量,他们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方案一】小科称取10g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g。

计算:反应生成CO2 质量:10g−5.4g=4.6g。

设碳酸钙质量为mCaCO3− 高温 CO2↑+CaO100 44m 4.6g 100:m=44:4.6g解得m=10.5gCaCO3%=10.5g/10g×100%=105%【方案二】小敏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小敏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3g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g/L)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101010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mL)220220110(1)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3)方案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5.甲酸(HCOOH)的水溶液可溶解镁,反应式为:Mg+2HCOOH=Mg(HCOO)2+H2↑,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甲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46g甲酸和多少g乙醇(C2H5OH)中的含碳量相等?(3)4.8g镁和足量的甲酸溶液反应,最多能产生氢气多少g?--------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A、红磷用于制作烟雾弹是利用红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红磷、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A.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②③能形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B.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C.②的质子数=电子数=11,为钠原子,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故C说法正确;D.④中的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阳离子,为镁离子,符号为:Mg2+,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答案:D解析:解:A.木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故错误;B.固体烧碱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且能进一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碱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木炭的质量几乎不变,固体烧碱具有吸水性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敞口放置对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4.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是固体,氯化钙溶液是液体,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般条件下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大量CO2存在时,少量的CO是不可能点燃的,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解析:解:A、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和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然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B、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故B说法正确;C、水中白磷没通氧气前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通过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故C说法正确;D、由AB分析知,只有图1实验,也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故D说法错误.故选D.A、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和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然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B、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C、水中白磷没通氧气前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通过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D、由AB分析知,只有图1实验,也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6.答案:B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反应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4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A、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