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瘫功能评定

偏瘫功能评定

一、概念:
1.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
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2.姿势反射: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张力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
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3.联合运动是正常人随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可改善该随意运动的
完成质量。

4.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但其运动的模式
是定型的;
5.实用手是指虽然上肢和手有功能障碍,但患手单独或与另一只手配合,保持着实用的功
能。

6.辅助手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患手的功能不充分,但保持着辅助另一只手的
能力。

7.废用手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使患手丧失了单独或辅助另一只手的功能。

8.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偏瘫患者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
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一、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周围性瘫痪又称迟缓性瘫痪或软瘫,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反
射,肌萎缩出现早而且明显。

●中枢性瘫痪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表现为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腱
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等,久后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偏瘫是中枢性瘫痪最常见的瘫痪形式。

二、姿势反射分类:
1.静位性反射
2.平衡运动性反射
(一)静位性反射
1.迷路紧张性反射
2.颈紧张性反射;
a)紧张性迷路反射
b)紧张性颈反射
c)紧张性腰反射等。

(二)平衡运动性反射
由调整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及平衡反应等一系列的反射组成。

除了视觉调整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外,所有的调整反射中枢均位于延髓和中脑。

三、联合反应和运动
(一)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1.偏瘫时,即使患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到
患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2.联合反应伴随患侧肌群肌张力的出现而出现;
3.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越强,越持久;
4.只要痉挛存在,联合反应就不会消失;
5.软瘫期(BrunnstromⅠ级)不存在联合反应。

6.与随意运动不同,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
7.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或腿的定型痉
挛模式的再现;
8.诱发联合反应的原因除肌肉的用力收缩外,常见的还有精神紧张、明显的疲劳、不适或
费力的姿势、打哈欠、咳嗽或喷嚏以及疼痛不适等;
9.联合反应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特点);
10.偏瘫患者的许多异常反应、姿势和现象与联合反应有关。

联合反应的不利影响
1.联合反应强化偏瘫患者的异常姿态;
2.联合反应强化异常痉挛模式、加重痉挛,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
3.联合反应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
4.联合反应强化异常痉挛模式、加重痉挛,易发生挛缩,妨碍运动的恢复。

(二)联合运动是正常人随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可改善该随意运动的完成质量。

1.联合运动可被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改变或放松;
2.联合反应是病理性的、定型的、病人不能随意放松的姿势反应,只有在刺激去除后,肢
体才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通常是逐渐放松的。

四、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但其运动的模式是定型的;
1.从意志诱发这一点来看,其是随意的,但从运动不能随意改变这一点来看,其又是不随
意的;
2.可称为“半随意运动”,又称连带运动;
3.由意志诱发但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4.动作定型,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收缩强度都是一样,没有选择性运动。

5.多见于偏瘫的恢复初期,最常见于肢体刚刚出现随意运动的时期,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各
个关节出现协同/共同运动,而难于产生独立关节的独立运动。

6.临床上,患者处于这个时期时,身体的运动功能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共同运动模式的影响,
使得患者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进行各个关节的独立运动。

7.一般来说,共同运动都伴有肌张力的异常。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的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对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应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出现的异常动作模式。

五、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一)典型的痉挛模式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诸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

但下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可表现为屈肌模式。

第二节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Brunnstrom评价法
上田敏评定法
Fugl-Meyer评定法(FMA)
Rivermead运动指数
Carr-Shepherd评定法(MAS)
Lindmark评定法
Bobath评定法
Karen Margrethe评定法
一、Brunnstrom 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Brunnstrom(瑞典学者)恢复六阶段理论
阶段Ⅰ:患侧肌肉呈弛缓状态,肌张力消失;
阶段Ⅱ:出现肌张力、痉挛和联合反应,患者试图主动活动时出现不伴有关节活动的微弱肌收缩;
阶段Ⅲ:患者可随意引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运动或其组成成分,痉挛明显,达到病程中的极值;阶段Ⅳ:共同运动模式开始被打破,出现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阶段Ⅴ:分离运动进一步改善,可以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阶段Ⅵ:共同运动模式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轻微可见,协调运动、运动速度大致正常。

Brunnstrom六级评价法
三、Fugl-Meyer 评定法
瑞典学者Fugl-Meyer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价法并于1975年发表;
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大量的应用研究显示Fugl-Meyer评价法敏感、可靠,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评价方法。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
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
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五、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实用手、辅助手和废用手的评定方法
实用手
①右(利手)能写出能读的字;进餐时能较正常地使用筷、匙、刀、叉。

②左手进餐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住饭碗。

辅助手运用上达不到实用手的水平,但靠自身力量能抓东西、固定物品和释放。

不完全残疾手达不到上述两者水平,但有下述可能:
①可用伸不开手的拳头压住桌上的物品,如压住纸让健手写字或压住菜让健手切等;
②能用手将放在腹部前方桌子上的物品拨向腹部,并将之固定在患手和腹部之间;
③被动掰开伸不开手指的患手,在其中塞入东西能持住。

偏瘫患者实用手、辅助手和废用手的评定方法之二
患者按规定逐项完成以下5个动作:
①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②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包括拉开、合上拉链;
③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10秒钟以上;
④患手用未经改造的大剪指甲刀(长约10厘米)剪健手指甲;
⑤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钮扣。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手的能力级别;
包括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手A、实用手B、实用手A六个能力水平。

六、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偏瘫患者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

(二)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评价
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目前临床上多用触诊法、研究多用放射学方法。

1.临床方法
(1)触诊法
患者取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地垂于体侧。

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来表示脱位的程度。

诊断标准为半横指或一横指。

本方法灵敏度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