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
——李鸿章
一、序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愤史,民怒史,心伤史,充满着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就一直被西方列强欺辱,战败、赔款、割地,是中国严重丧失领土的完整和人民主权。

说起清末的“卖国贼”、“千古罪人”,人们总会想到那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李鸿章时,我们发现,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旧社会和君主制度的尴尬时代就注定了他不能实现其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众多。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这样的:“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国之大器,生不逢时。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中国经济和外交的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
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

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开启了中国看世界的大门。

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他所开启的战争世界是企图将外国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

而李鸿章看的世界比林则徐来得伟大。

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在于“贫穷”,得出“现富后强”的认知。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军也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三、生平事迹与功过
1、创建淮军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

李鸿章临危受命,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再后来,它发展成为了清政府军队力量的后备支柱、清廷的国防军。

2、倡导洋务运动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利箭,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各行各业。

还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等等,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这些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洋务运动不仅开放了中国的封建大门,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文化,还使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了近代社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组建北洋海军
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海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他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实力、增强本国军事力量。

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以财力空缺为由,下令停止向西方国家添船购炮。

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闭、倒退的困境。

但是,李鸿章所创建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体
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4、外交上,维护中国权利
首先,他为华工移美争取权利,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此外,他也为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做出了许多努力。

其次,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他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使中国没有签订割地的不平等条约。

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他曾主动用最小的代价来达成和解等等。

5、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与耆英、桂良、奕欣(此三人是公认的卖国贼)相比,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大臣。

其中《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中国从此丧失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四、世人评价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与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但是,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李鸿章所倡导的洋务运动为大清帝国步入近代化的发展奠基了事业基础,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洋务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中国需要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护卫国土,保护主权。

另外,洋务运动还培养了一些优秀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近代史的发展。

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严重丧失主权,让李鸿章背负了洗不去的污名。

但是,一个政权的兴衰荣辱并不能由一个人来负责,它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兴衰荣辱。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只是打开中国的国门,他们只要求与中国签定条约,而并不在乎是由谁来代表中国签定条约。

换个角度,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是由谁来决定的?是最高统治者。

在那个时代,“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只是充当了满清的替罪羔羊。

他的确有错,作为封建的代表,他在有的条约签订时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于国家于人民他都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

但是,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可以承担的,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他自私的悲剧。

历史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对于他的功绩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引以为戒。

但无疑的是,李鸿章肯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