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考点1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2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淫.慢(),则不能,精,年与时,险,则不能治性,成枯落,悲守穷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要求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就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您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就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就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她们就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就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与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就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7、请从文中找出您喜欢的名句,并说说您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9、您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会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诸葛亮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

请列举出三个与她相关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您知道这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不?两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只能做您们人生的亲戚,不能做您们人生的拐杖。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材料二:美国某石油大亨就是亿万富翁,但她一分钱的遗产也不给儿子留,她说:“如果她没有能力,我给她钱有什么用?如果她有能力,我给她钱又有什么用?”两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练习题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①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②者,荣③;土地博裕而守以俭④者,安;禄位尊盛⑤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⑥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⑦就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恭:恭敬,谦逊有礼。

③荣:荣华显贵。

④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⑤尊盛:位高势盛。

⑥聪明:指明察事理。

⑦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就是个暴君,她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

纣(zhòu):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就是个暴君,她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2)又相.天子____________(3)然尝.一沐三握发____________(4)桀、纣就是..也____________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