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瑾然学号:6101113031 专业班级:电气131班
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3.1.1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二、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
数表达式。
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
特性的影响。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计算机一台(Wind ows XP操作系统)
2.AEDK-labACT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bACT6_08软件一套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按下信号发生器的阶跃信号按钮(0→+4V阶跃),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
(2)改变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按下信号发生器的阶跃信号按钮时,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4V×0.632处,得到与惯性的曲线的交点,再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纵游标,从阶跃开始到曲线的交点,量得惯性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
A6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
(2)改变时间常数及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调节调宽电位器使宽度从0.3秒开始调到积分输出在虚拟示波器顶端为止。
(2)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0V处,再移动另一根横游标到ΔV=1V处,得到与积分的曲线的交点,再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纵游标,从阶跃开始到曲线的交点,量得积分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i。
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
(3)改变时间常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单迹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2)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1V(与输入相等)处,再移
动另一根横游标到ΔV=Kp×输入电压处,得到与积分曲线的两个交点。
(3)再分别移动示波器两根纵游标到积分曲线的两个交点,量得积分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i 。
(4)改变时间常数及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A6输出端(Uo ),响应曲线见图3-1-10。
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把最高端电压(4.77V )减去稳态输出电压(0.5V ),然后乘以0.632,得到ΔV=2.7V 。
(2)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横游标,从最高端开始到ΔV=2.7V 处为止,得到与微分的指数曲线的交点,再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纵游标,从阶跃开始到曲线的交点,量得Δt=0.048S 。
(3)已知KD=10,则图3-1-9的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微分时间常数:
0.48S t K T D D =⨯=∆
R2/R1比例=5:2
6.观察PID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单迹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
(2)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横游标使之ΔV=Kp ×输入电压,得到与积分的曲线的两个交点。
(3)再分别移动示波器两根纵游标到积分的曲线的两个交点,量得积分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i 。
(4)改变时间常数及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比例环节
10
()()()O i U S R G S K U S R === (1)取1100R K =Ω 理论值:10
0.5 2o i R K U KU V R ==== 实际值:如图,1100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 2.07o U V =,与理论值2V 差距不大,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2)取1200R K =Ω 理论值:10
1 4o i R K U KU V R ==== 实际值:如图,1200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 3.95o U V =,与理论值4V 差距不大,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2、惯性环节
110()(),,()1O i U S R K G S K R C U S S R ττ====+
取1200R K =Ω,1C F μ= 理论值:10
1 0.2R K s R τ=== 实际值:如图,1200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200s τ=,与理论值0.2s 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3、积分环节
0()1() ()O i U S G S R C U S S
ττ=== (1)取0100R K =Ω,1C F μ= 理论值:0.1s τ= 实际值:如图,100o 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100s τ=,与理论值0.1s 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2)取200o R K =Ω,1C F μ= 理论值:0.2s τ= 实际值:如图,200o 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200s τ=,与理论值0.2s 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4、比例积分环节
110(S)1(S)(1),(S)O i U R G K K R C U S R ττ==+==
(1)取1200o R R K ==Ω,2C F μ=
理论值: 1 0.4K s τ==
实际值:如图,200o 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410s τ=,与理论值0.4s 大致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2)取1200o R R K ==Ω,0.5C F μ= 理论值: 1 0.1K s τ==
实际值:如图,200o 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130s τ=,与理论值0.1s 大致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5、比例微分环节
121233120() D R R R R T T R C R C K K R R R ττ
+=+===+ 取0.5i U V =,0360R K =Ω,1180R K =Ω,2180R K =Ω,310R K =Ω,5C F μ= 理论值:1K =,=0.5T ,100.0050.05s τ=⨯=,10D K = 实际值:如图,0.5i U V =,0360R K =Ω,1180R K =Ω,2180R K =Ω,310R K =Ω时,我们发现测出的0.05s τ=,与理论值0.05s 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与测量值是相符合的。
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121232121120
() () d i P R R R R T R C T R R C K R R R +=+=+=+ 取010R K =Ω,110R K =Ω,210R K =Ω,3200R =Ω,11C F μ=,21C F μ=
理论值:121()=0.02i T R R C s =+ 实际值: 我们可以从图中发现,实测值的0.10i T s =,误差较大。
六、实验误差分析
综合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比例积分环节中,实验数据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极小,都处于5%以下。
但是最后一个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 )中,误差很大。
分析误差较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实验由于微分的时间太短,较难捕捉到,把虚拟示波器的波形扩展到最大后但仍无法显示微分信号,因此,我们选择用一般的示波器观察,由于仪器之间存在干扰,因此存在较大的误差。
(2)实验所使用的电阻和电容实际值与标定值差距较大。
(3)仪器线路损坏。
七、实验小结
本次试验是第一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因此需要我们前期较多的准备。
王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试验箱的使用方法和软件的操作指南,叫我们熟悉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本次试验是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要求我们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在试验中,我们分别对六个典型环节进行试验,通过改变每个环节的电阻、电容等参数,以观察不同参数下的实验数据,并且与实际只作对比,得出最后的结论。
由于实验是验证性试验,因此本次试验比较容易,误差也较小。
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学习。
八、参考资料
1、《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理论》,胡寿松,航空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