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重度污染,夏季出现北涝南旱
的极端天气,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环境和发展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
中小学应该把环保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常抓不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重视环
保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探讨和论证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
合理性。
(12分)
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有助于营造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
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
的民本思想。
本问考查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题型为
评析类。
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
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
答: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200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前夕。
海政文
工团王磊创作了《奔赴索马里——中国海军赴远洋打击海盗之歌》,鼓励海军出赴索马里。
歌词如下:奔赴索马里,巡航亚丁湾,中国海军豪情走向深蓝。
乘风破浪,舰旗飘展,
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
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
英雄水
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
《奔赴索马里》歌词中是如何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
答: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奔赴索马里——中国海军赴远洋打击海盗之歌》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③“奔赴索马里,巡航亚丁湾,中国海军豪情走向深蓝。
乘风破浪,舰旗飘展,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
”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④“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
英雄水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吉祥物“福牛乐乐”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
诠释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残奥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
享”的理念形成完美的结合。
选择“福牛乐乐”作为残奥会的吉祥物,旨在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
请简要回答材料及我们传统上对牛的褒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
答:①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北京残奥会“融合、共享”的理念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牛历来被认为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吉祥物“福牛乐乐”也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日前下发通知,明确自2013年2月1日起启用国防动员标志。
国防动员标志是国防动员事业的象征,以五角星、和平鸽、长城烽火台、橄榄枝和文字
为主要元素,通过抽象概括,将五角星与和平鸽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角星象征着国
家无上的尊严与荣耀,同时也是国防事业的代表元素,寓意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
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烽火台象征着国家安全,寓意国防动员是巩固强大
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工程。
和平鸽与橄榄枝象征着和平,寓意我国加强国防动员
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标志上下方分别缀以汉字“国防动员”和英文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国防动员英译)。
用“我们的民族精神”说明启用国防动员标志的道理。
(10分)
答: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分)
②启用国防动员标志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团结统一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不能得逞。
(2分)
③国防动员的根本目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2分
④五角星象征国家荣誉与尊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历来不畏强暴这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2分)
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国防动员无不体现这一主题,这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分)
4.2012年7月19日,“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在山东邹城市成功举办。
来自济宁12县市的数十名农民工子女来到孟子故里邹城市,参观游览了孟庙孟府景区,并
在孟府习儒馆聆听国学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让农民工子女在游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
无穷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以激发其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
同
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答: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
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此次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子女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农民工子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5、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
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
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
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能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