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零件图

第十章 零件图

应使主视图尽可能反映零件的主要加工位臵或在
机器中的工作位臵
加工位臵:是按零件在主要加工工序中的装夹位臵选取主视 图,主视图与加工位臵一致是为了制造者看图方便。 工作位臵:是指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工作时的位臵。
选“加工位臵”如:
轴、套、轮盘等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序是在车床或
磨床上进行的,因此,这类零件的主视图应将其轴线
二、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
主视图确定后,要分析该零件在主视图上还有哪些尚未
表达清楚的结构,对这些结构应选用其他视图,并采用各种
方法表达出来,使每个视图都有表达的重点,几个视图互相 补充而不重复。
在选择视图时,优先选用基本视图,以及在基本视图上
作适当的剖视,在补充表达清楚零件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视图数量,力求制图和读图简便。 一、轴套类零件
(a)错误
(b)正确
12. 钻孔时要有方便的工作条件
不正确
正确
(a)钻头不要单边工作 (b)要能伸进钻头
不正确 正确
13. 平面凸台
不好
好 (a)尽量减少加工面 (b)应在同一平面上
不好

14. 螺栓联接用的沉孔
B钻孔A沉孔刮平为止
15. 螺钉连接用的沉孔
16. 滚花的表达法与尺寸标注
17. 螺纹的画法
水平放臵。
Ⅰ Ⅰ
Ⅱ Ⅱ
选“工作位臵”如:
支座、箱壳等零件,它们 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加工工
序较多,加工时的装夹位臵经
常变化,所以画图时,零件安 放位臵是按照能使主视图反映 工作位臵确定的,这样使零件 图便于与装配图直接对照。
当零件的安放位臵确定后,再按主视图能较好地反映零件的加工位
臵或工作位臵,并能较明显地反映该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和它们之间相 对位臵的一面作为主视图,从而选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箱体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
主视图投射方向
第三节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 铸造圆角 2. 圆角半径尽量相同 10. 钻两个直径不同的孔 11. 钻头要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
3. 铸件的拔模斜度
4. 拔模斜度的表达 5. 铸件壁厚要均匀
12. 钻孔时要有方便的工作条件
13. 平面凸台 14. 螺栓连接用的沉孔
(3)便于测量;
(4)毛坯面的尺寸和加工面尺寸分开标注,同一方向只标注 一个联系尺寸。
考虑设计要求
1. 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注出
重要尺寸是指直接影响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性能和准
确位臵的尺寸,如零件间的配合尺寸、重要的安装定位尺寸等。
正确
不正确
2.不要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零件同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首尾相接,列成尺寸链的形式 应避免构成封闭尺寸链
44H7深10 孔深12
44H7深10 孔深12
44H7
3M6-7H
3M6-7H
3M67H
3M6-7H深10
3M6-7H深10
3M6-7H
3M6-7H深10 孔深12
3M6-7H深10 孔深12
3M6-7H
12
46.4 沉孔12深4.5
46.4 沉孔12深4.5 46.4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质量的标志之一,它对零件的配 合、耐磨性、抗腐蚀性、接触刚度、抗疲劳强度、密封性和 外观都有影响。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 零件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要求。
1.零件表面微小不平的情况
轴的主视图选择
主视图投射方向
二、盘盖类零件
盘盖类零件可包括端盖、手轮、胶带轮、盘座等。 轮一般用来传递动力和扭矩,盘主要起支承、轴向定位以及 密封等作用。
表达方案
1、轮盘类零件主要是在车床上加工,所以应按形状特征和 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轴线横放;对有些不以车床加工为主的零 件可按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确定。 2、盘类零件一般需要两个主要视图。 3、轮盘尖零件的其它结构形状,如轮辐可用移出断面或放 大断面表示。 4、根据轮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空心的),各个视图具有 对称平面时,可作半剖视;无对称平面时,可作全剖视。
二、盘盖类零件
三、叉架类零件 四、箱体类零件
一、轴套类零件
轴一般是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动力的。 套一般是装在轴上,起轴向定位等作用。
表达方案
1、轴套类零件一般在车床上加工,所以应按形状特征和加 工位置确定主视图,轴线横放,大头在左,小头在右,键槽、 孔等结构可以朝前;轴套类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是回转体,一 般只画一个主要视图。 2、轴套类零件的其他结构形状,如键槽、退刀槽、越程槽 和中心孔等可以用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局部放大图等加以补 充。对形状简单且较长的零件还可以采用折断的方法表示。如两 个断面、向视图等。 3、实心轴没有剖开的必要,但轴上个别部分的内部形状可 以采用局部剖视。对空心套则需要剖开表达它的内部结构形状; 外部结构形状简单可采用全剖视;外部较复杂则用半剖视(或 局部剖视);内部简单也可不剖或采用局部剖视。
4.了解形位公差的代号及标注;
5.零件图尺寸标注完整、清晰、符合国家标准。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组成机器或部件的最基本的构件,称为零件。根据零件在机 器或部件上的作用,一般可将零件分为三种类型:
1. 标准件:紧固件(螺栓、螺母、垫圈、螺钉„„)、滚动 轴承、油杯等。
2. 常用件:齿轮、蜗轮、蜗杆、弹簧等。 3. 一般零件: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四种类型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时所选用的基准。分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
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因此每个方向都有一个重要尺寸基准。 在同一方向上还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与主要尺寸有尺寸联系的辅助基准。
(3)合理地选择基准
尺寸基准一般选择零件上的一些面和线。 面基准 常选择零件上较大的加工面、与其他零件的结合面、
12
49 锪平20
49 锪平20
锪平20
49
零件上常用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二)
C1(
)
C1(
)
30 1.5
30 1.5
2×1
2×1
2×8
合理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1、考虑设计要求
(1)重要尺寸直接注出; (2)不要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2、考虑工艺要求
(1)尽量符合加工顺序; (2)不同加工方法所用的尺寸应尽量分开来标注;
零件的对称平面、重要端面和轴肩等。 线基准 一般选择轴和孔的轴线、对称中心线等。
二、尺寸标注形式
1、链式:零件同一方向上的尺寸彼此首尾相接,前 一尺寸的终止处即为后一尺寸的起点。 2、坐标式:零件同一方向上的一组尺寸从同一基准
出发标注。
3、综合式:链式和坐标式的综合。
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一)
第二节 零件的视图选择
零件的视图选择原则: 一、主视图的选择
1.零件的安放位置——工作位置、加工位置、习惯位置等 2.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形体特征原则
二、其它视图的选择
在完整、清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和便于读图的前提 下,尽量减少视图的数量,各视图表达的重点要明确,简明易 懂。
1、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第十章 零件图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第二节 零件的视图选择 第三节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第四节 零件图的的尺寸标注 第五节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及形位公差简介 第七节 零件图的阅读
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内容及其表达方法;
2.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零件图;
3.掌握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的代号及标注;
主视图投射方向
盘类零件(端盖、法兰、齿轮等)
阀盖的零件图
三、叉架类零件
叉架类零件包括各种用途的拨叉和支架。拨叉主要用在机 床、内燃机等各种机器上的操纵机构上,操纵机器、调节速度。 支架主要起支承和连接的作用。
表达方案
1.叉架类零件一般都是铸件或锻件毛坯,毛坏形状较为复杂, 需经不同的机械加工,而加工位置难以分出主次。所以,在选主 视图时,主要按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或自然位置)确定。 2.叉架类零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一般都需要两个以上的视图。 由于它的某些结构形状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所以常常采用斜视 图、斜剖视和断面来表示。对零件上的一些内部结构形状可采用 局部剖视;对某些较小的结构,也可采用局部放大图。
18. 键槽的画法
第四节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尺寸标注要求:Fra bibliotek零件图中的尺寸,除了要满足正确、完整和清晰的要求外, 还应使尺寸标注合理。
标注尺寸合理:是指所注尺寸既要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机器的
使用性能,又要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以便于零件的加工、测量 和检验。
一、尺寸基准
(1)设计基准:零件结构设计时,根据零件的结构要求所选定的基准。它用来 确定零件在机器上的位置。
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内容 三、图例
一、零件图的作用
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 为零件图。它是设计部门提交的生产部门的重 要技术文件。它要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表达
出机器(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同时要考虑
到结构和制造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是制造和检
验零件的依据。
二、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是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图样。因此,图样中必须 包括制造和检验该零件时所需要的全部资料。一张完整的零件 图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一组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表达零 件内、外结构的一组图形。 2.全部尺寸 零件图应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零 件制造、检验时所需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 标注或说明零件制造、检验或装配过程中应 达到的各项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 差、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要求。 4.标题栏 标题栏画在图框的右下角,需填写零件的名 称、材料、数量、比例,制图、审核人员的姓名、日期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