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
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四幅人物图片,问:哪位同学能说这些历史人物?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处在了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了一场探寻中国出路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语:(展示《青年杂志》的封面,过渡到本课第一个大问题)同学们,此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青年》的创办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题: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同桌讨论)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各抒己见)(提示如下)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教师点拨:1、A.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B.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C.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强调:学生会依据课本回答出以上三个方面。
教师指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可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二是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为加强理解教材,教师提出问题:①课本中的“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国民性,当时的国民性又是指什么?(教师简单解释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与北洋军阀实行的独裁专制的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尊孔的目的是实行独裁和专制。
所以,新文化运动要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就必须把矛头指向孔教。
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
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分小组辩论)教师点拨:不对。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教作为工具。
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的。
自学指导二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三段和42页第一段,回答下列1--4题: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阅读42页红体字及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教师点拨: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主要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强调:“民主”和“科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
精神紧扣着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
并以此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过渡语:(过渡到新世纪的曙光)我们一般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得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世纪的曙光”自学指导三快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一段和43页2段,回答下列1--3题:1、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 ),3、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教师点拨: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指导学生读42页竖黑体字——摘自《庶民的胜利》。
2、当堂掌握陈独秀及创办的刊物,李大钊及其文章。
学法指导:(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写法;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写法。
并让学生写一写。
)3、A.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各抒己见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你认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点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活动探究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只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
”请阅读下面胡适写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1.“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作里子。
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教师点拨: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
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
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
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
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学有所悟:“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
所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中国人民为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分组讨论下面内容,判断一下,下面两种说法对不对?教师点拨:强化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且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巩固小结:根据所学本课内容完成下列图表学法指导:先让学生看书,复习5分钟;独立完成下表。
一、《新青年》的创办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①标志:《新青年》的创办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旗帜:“民主”“科学”④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⑤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练习提高,相信你能行!!一、选择题:()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2.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⑤()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B. 《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C.《文学改良走艘议》和《孔子与宪法》D.《警告青年》和《狂人日记》()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A.李大钊B.鲁迅C.段祺瑞D.黎元洪()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文学革命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7.新文化运动是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 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D. 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9.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