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一、人物形象
(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是:形象特征+身份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
他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
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
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研究人物的刻画有助于人物特征的把握。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
我们来看2012年安徽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仍然是:
形象特征+身份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
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他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出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20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塑造形象的方法及意象意境的品味,本词中主要是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由此题我们概括一下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题解题要领:
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一要注意刻画的手段和整体氛围,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就要关注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从中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二要注意通过想象,把诗歌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从而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若要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要融入联想和想象,把诗歌还原为生活镜头与场景,从而全面理解诗人的形象。
二、自然景物形象
诗中的自然景物形象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思,诗人借助这样的景象来表现自我。
我们来看2012年湖南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如下: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忌空洞,要具体。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由此题我们概括自然景物形象题解题要领:
又如2012年山东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此题先先总括回答景色,然后根据诗意分开描述。
重点要写清楚人物、时间、地点,然后解释诗歌。
框架还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孤舟这一意象,既是写舟,又代指写人;既写了孤寂的意象,又写了孤寂的情感。
照应了诗歌题目、上文,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题先解释、体会孤舟在句中的含义,再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最后说表达效果和作用(点出孤舟的修辞作用,细说结构作用:点出孤舟对题目,开头,上下文的作用。
还要说内容上的作用:点出孤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框架依然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还如2012年山东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答案】杨柳指代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三、客观事物形象
客观事物形象指的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它和自然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往往是借物喻人。
我们来看2012年天津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如下:
1、概括客观事物形象的特征;
2、分析诗人借客观事物形象表达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
按如上答题规范,参考答案如下: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尾联化用了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索性自然,超然脱俗的志趣。
由此题我们概括客观事物形象解题要领:
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所包蕴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
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有如下两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要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
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
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
二要知人论世,尤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