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专题复习一
专题一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
1.区域特征分析
2.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应用体验]
1.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
(1)指出图1所示区域日平均气温≥10 ℃积温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西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3)比较图1中我国青海省和图2中甲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图分别为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为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均降水量
杭州16.2 ℃28.6 ℃ 3.8 ℃ 1 435 mm
布宜诺
斯艾利斯
16.6 ℃23.6 ℃10.8 ℃970 mm
(1)根据材料,比较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的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2)列表比较甲、乙两图区域内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专题二中国的区域差异
1.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地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水平高、速度快水平较高、速度较快水平较低、速度较慢水平低、速度慢工业化、城镇
化水平
高较高较低低
科技教育水平高较高较低低
发展机遇、发展措施与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
来,东部地区抓住
国家改革开放的机
遇,改善投资环境,
大力招商引资,取
得了迅猛发展
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战略,在转方式、调
结构、节能减排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进基础设施,优化
产业结构,扩大对外
开放,采取有力措施
加速崛起
地域辽阔,资源
丰富,随着国家
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深入实施,各
方面建设取得了
长足进步
(2)产业结构差异
我国四大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这是导致其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3)工业化与城镇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3.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土坯房。
南方:屋顶坡度大,多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
古代交通:南船北马。
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利且通达性好;南方受河流阻隔,不如北方便利。
交通运输方式:北方是铁路和公路干线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内河运输是一种普遍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饮食:南米北面。
性格:北直率;南婉转。
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南方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
(5)能源资源:总的来说,南少北多。
(6)工业生产:北重南轻。
4.南方与北方优势、劣势比较
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体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显著。
[应用体验]
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从改革开放开始,东北地区逐步走向衰落,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气候冷湿,生长期短
B.全国农业技术进步,东北粮食地位下降
C.资源日益枯竭,民众市场意识不足
D.深居内陆,对外交往不便
2.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3.适宜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 )
A.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B.加强技术更新,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C.改善农业环境,工业重点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D.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
''半边房(见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据此完成4~6题。
4.“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5.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6.图示房屋门窗宜朝向 (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章末专题复习一
专题一
应用体验
1.解析: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要从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数值递减(或递增)规律和极值等方面描述;影响日平均气温≥10 ℃积温等温线分布的原因主要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2)题,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虑;歌谣中“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气温日较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天气多变,“山下百花山上雪”说明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第(3)题,分析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差异,要先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明确两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然后根据自然特征确定农业生产类型。
答案:(1)特点:日平均气温≥10 ℃积温等温线数值由西南向东北(由西向东)递增;东南部向低值处凸出。
原因: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
(2)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任答2点即可)
(3)
2.解析:第(1)题,比较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的不同点,应结合材料二从气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降水(年均降水量)两大方面分析。
原因可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等要素分析。
第(2)题,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考虑,同时要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答案:(1)杭州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最热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气温年较差大;杭州年均降水量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多。
原因:杭州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强,气温更低;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湿润气流影响大,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
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季风环流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
专题二
应用体验
1~3.解析:第1题,气候条件是一直存在的自然环境,不是区域社会经济走向衰落的原因,A项错误;随着全国耕地的减少、粮食需求的增加,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日益重要,B项错误;多年的资源开发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民众市场意识不足,C项正确;东北地区南部沿海,D项错误。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但能源不足,临近海洋,不具备沿边经济贸易优势。
故选D项。
第3题,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A项错误;东北地区应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B项错误;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有限,工业不适宜重点向高、精、尖方向发展,C项错误;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等,D项正确。
答案:1.C 2.D 3.D
4~6.解析:第4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5题,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北方地带性植被,夏季枝繁叶茂,冬季凋零。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
第6题,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门窗宜朝南采光,且为了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门窗最好朝向东南方向。
答案:4.A 5.B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