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专题复习1—地球运动【考向呈现】考向1: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考向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考向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考向4:太阳视运动考向1: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时间计算:1.基本数据:地球自转:1小时/15°,4分钟/1°2.地方时:只与经度有关,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经度差÷15°/h。
注意:±:所求点在已知点东部用+,在已知点西部用-,即“东加西减”;经度差:方向相同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二者经度之和,即“同减异加”。
3.时区:全球360°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从0时区到东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为十二区,各占7.5°)。
相差1个时区相差15°,即相差1小时。
时区差:两个时区的方向相同时区号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两时区号二者之和,即“同减异加”。
如下图:4.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称为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时区如东八区中央经线=8×15°=120°E(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5.时区号:已知某地经度,求其所在时区:该地所在时区号=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商为时区号;余数若大于7.5,则商加1为时区号)。
6.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h/时区注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部用+,在已知点时区西部用-,即“东加西减”;时区差:方向相同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二者经度之和。
●日期变更:1.时间计算中的日期变更:计算某地时间(地方时或区时)的过程中:①若计算结果大于0小于24,日期与已知地日期相同;②若计算结果小于0,则计算结果+24为所求时间,日期减一天;③若计算结果大于24,则计算结果-24为所求时间,日期加一天。
2.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
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1天,反之减1天。
3.人为日界线:原则上为180°经线。
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1天,反之加1天。
考向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规律①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
②夏至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达全年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达全年昼最短夜最长。
③冬至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达全年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达全年昼最短夜最长。
④“射北,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如: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秋分→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此时段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⑤“北移,北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春分→夏至和冬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秋分和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2.昼夜长短的对称问题①关于二分日对称:同一地点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一日期的昼长等于另一日期的夜长;②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地点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两日期的昼长相等,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③关于赤道对称:纬度关于赤道对称的两个地点,同一天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昼夜长短的计算①利用昼夜弧长计算: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小时;同纬度地区昼长相等。
②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上下午时间等长。
考向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地方时12点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的最大值。
2.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向北逐渐变小,直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3.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达全年最小值;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达全年最小值;③回归线之间各地:太阳直射某纬度时,该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为90°。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只与纬度有关)H=90°-直射点和所求点的纬度差(注意:纬度差:同向相减,异向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2.判断五带和四季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考向4:太阳视运动1.春秋分: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2.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南北极圈之间的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3.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北极圈之间的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4.北半球的地区,地方时上午10点左右,太阳在东南方向,下午3点左右太阳在西南方向。
北回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时,太阳在其正南方向。
(此处不严谨,没有详细罗列,主要考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清楚一天中基本的太阳方位,仅为举例说明。
)【练一练】2022年2月4日20点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在莫斯科留学的小明同学通过当地网络直播观看了开幕式,对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的开场非常喜欢,并发朋友圈称“果真是中国人的浪漫!”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冬奥会开幕时的莫斯科的区时是()A.2月3日9:00B.2月4日9:00C.2月3日15:00D.2月4日15:002.冬奥会闭幕式在2月20日举办,在此期间()A.圣彼得堡昼长夜短B.摩尔曼斯克昼夜差值在缩小C.莫斯科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短D.符拉迪沃斯托克日出东北方(2018·海南卷)如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图,完成第3~4题。
3.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4.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2022年3月4日—13日冬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早在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已正式亮相。
据此回答5~6题。
5.“冬梦”和“飞跃”两会徽亮相时()A.温哥华(49°13′N,123°06′W)与北京日期不同B.惠灵顿(41°17′S,147°47′E)所在区时为22:22C.纽芬兰岛(42°37′N,48°23′W)日影在东南方向D.开普敦(33°55′S,18°27′E)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6.冬残奥会在北京举办期间()A.北京的正午太阳逐渐增大B.海南与北京的昼长差值逐渐增大C.南非高原的草场已经枯黄D.地中海地区降水稀少(2021·河北卷)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
据此完成7~8题。
7.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A. 一直增加B. 先增后减C. 一直减少D. 先减后增8. 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A. 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B. 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C. 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D. 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9~10题。
9.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0.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11.据上题信息,若在郑州一户居民房顶装有可调节倾角的太阳能热水器,则在未来一个月内()A.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逐渐变小B.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将达全年最小值C.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逐渐变大D.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答案】1.D2.B3.D4.A5.B6.A7.D8.D9.B10.D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