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一下《图书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一下《图书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图书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算法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的能力,理解算法和计数策略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进位加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我们高新一小图书馆环境优美,这里有许多好看的书籍,还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探究这里面的数学知识,瞧,这是图书馆的一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书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

1.结合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看图提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谁来提出一个用加法解答的数学问题?
(3)根据问题列式。

现在我们先来解答《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其他的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你会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进位加法。

(1)活动要求。

读懂了活动要求,我们开始吧。

(2)四人小组展示。

①摆小棒:
预设生1: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请学生上台演示。

板书:4+8=12,20+12=32。

谁还有补充。

补充:先从4根拿2根跟8根凑成10根,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学生上台演示,板书:28+2=30,30+2=32
②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进一,课件演示拨计数器过程,提出疑问:个位还有两个珠子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下。

预设生2:把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的一颗珠子。

师:真聪明,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的一颗珠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结果就是32。

质疑: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十位上这颗珠子是怎么来的呀?
生:10个一换成一个十。

师:我们就说个位满十进一。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竖式计算。

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预设生3:先算个位8+4=12,个位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

生:做个记号,可以在十位上旁边1。

师:真聪明!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把进上来的“1”写在十位数字的右下角,“1”要写得小一些,跟十位上的数字区分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
3.方法小结:
(1)小朋友真棒,能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计算28+4=32。

看到这里进的1,你想到了小棒和计数器上的哪一步?同桌两人说一说。

指名学生讲解汇报。

(2)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生:竖式计算,因为用竖式计算算的比较快,而且比较不会算错。

假如没有小棒和计数器,竖式比较快,也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在课上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的形成与获得,在算法探究上,鼓励学生选择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等不同方法,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4.小结。

(1)刚才还有同学提问《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快来列式计算,完成探究单上的第二部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生展示汇报(投影),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2)今天我们走进图书馆,探究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进一。

加十位上的数时,要加上进上来的“1”。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认真完成计算。

2.我是小法官。

淘气也做了3道题,你能帮他检查一下吗?同桌间说一说,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图书馆,探究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进一。

那十位满十又该怎么办呢?大家可以带着这些收获和思考,继续探究奇妙的数学。

教学反思:
《图书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一下几点:
在新课之前进行了口算和填空的练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新课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景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课件展示了操作过程和算式记录,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

算式是8+4=12; 20+12=32. 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了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

算式28+2=30;30+2= 32。

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
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笔。

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老师用课件展示拨计数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个位和十位珠子的变化。

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学生观察到个位上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珠子共有12个满10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1个珠子,结果是32。

前面的填空复习为这一一步的操作打下了铺垫。

在操作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10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1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竖式计算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 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面两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沟通计算方法时,强调8+4满10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一”的含义是什么?它分别代表后凑成的1捆小棒和计数器上十位上后加的1个珠子,以及个位满十,向十位进的一一个十,让学生真正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虽然整节课非常重视学生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竖式计算时都能较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单考虑这一节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所以不敢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一种方法接一种方法逐一进行,导致花费的时间较多,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到即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又让课堂有学生练习的空间,是我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