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不同文明之间文学交流的变异状态 ,来探究文学的内在规 律 ”。②他把语言变异 、文化变异 、跨国与跨文明形象变异以
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 。没有创造性的叛逆 ,也 就没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意
及文学文本变异等四方面作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主要 领域 。语言层面的变异主要是指文学现象穿越语言界限 ,
法之一 。
的变异 。跨国与跨文明形象变异指的是已往文学作品中所
文学的变异十分普遍 ,在文学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 ,除
表现出来的他国形象 ,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 ”③ ,既然是
了可以确定的实证性影响因素之外 ,在文化过滤 、译介 、接 想象 ,就必然会产生变异 。而文学文本的变异体现在不同
受等作用下 ,还有许多难以确定的其它因素影响国与国之 国家 、不同文明的文学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反映在
注释 :
①刘士林 :《中国诗学精神 》,海南出版社 2006年版 ,第 3页 。 ②⑤⑥⑦⑨⑩瑏瑡瑏瑢瑏瑣杨吉成 :《灵心诗性 ———诗性的中国文化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第 18页 ,第 76页 ,第 77页 ,第 78页 ,第 81 页 ,第 101页 ,第 103 - 104页 ,第 301页 ,第 311页 。 ③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商务印书馆 1994年版 ,第 74页 。 ④陈延杰 :《诗品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版 ,第 23页 。 ⑧郭庆藩 :《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 1997年版 。
沫若的译本最早 。该诗作是诗人雪莱在漫步树林时受到狂 风暴雨的感染而作的 。全诗共五节 ,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 。 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 ,吹送生命的种子 ;第二节描 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 ,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 ;第三 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 ,摧毁海底花树 ;第四节 , 诗人由写景转向抒情 ,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 胸臆 ,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 界 ,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 。全诗气势磅礴 , 文笔飘 逸 ,意想鲜明 。在形式上 ,诗人采用了莎翁的十四行诗 ,五 节诗句相互呼应 ,穿插了跨行节诗句 。在音韵上 ,环环相扣 的脚 韵 , 五 音 步 抑 扬 格 , 重 读 单 音 节 押 阳 韵 ( masculine rhyme)等方法 ,既体现出诗人澎湃的激情和西风狂放的气 势 ,又彰显出了错落有致的内在节奏感 。在艺术手法上 ,诗 人使用了象征 ,前三节诗三个意境 ,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 树林 、天空和大海之间 ,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形象鲜明 , 想象丰富 ,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 、 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 。在诗行的最后 ,诗人与西风的对话 , 将西风意化为一个彪悍的精灵 ,高呼革命的力量 。以下是 原诗的第一部分 ,诗人把西风比喻为巫师 ,驾权者和生命使 者 ,引入了“群鬼 、姐妹 、花蕾 ”等意象 ,同时运用色彩的堆 砌 ,使残叶滑落 、花蕾摇曳的景象跃然纸上 。
批 评 与 阐 释 ·当 代 文 坛 · 2 0 0 9 . 4
取 向 时 ,作者对东西建筑的某些观点就显得过于武断 ,中国 目前树林稀少 ,并非全因建筑是土木结构之故 。而土木结 构的房屋坍塌了 ,也并非是因为建筑技术不够先进 ,事实 上 ,发源于河姆渡文化的卯榫构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 更是华夏建筑文化的瑰宝 。由此发展起来的华夏木构造建 筑技术 ,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深刻影响了东南 亚地区的民族建筑样式 ,是持续时间最久 ,影响范围最广泛 的建筑形式 。然而瑕不掩瑜 ,该论著在研究角度 、理论视野 和语言风格上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仍留给文化研究者众多 的启迪 。
Destroyer and p reserver; hear, oh, hear!
自由移易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 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 。 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 ”⑧。
郭君认为此番风韵译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与文学创作已具有
下面看看郭沫若先生的翻译并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的创造性叛逆 。郭译如下 :
间文学的交流与联系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朗松说 :“真正的 文学的接受层面产生的变异 。
影响 ,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 ,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
“创造性叛逆 ”最初是由法国文学社会家罗伯特 ·埃
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显现出 来的那种情状 ”。①曹顺庆教授在所著的《比较文学教程 》
比较文学学派所倡导的实证性研究被称为国际文学关系研 话过程中 ,接受者一方因为自身文化背景和传统而有意无
究的两大支柱 ,是全球化语境下研究不同国家文学 ,尤其是 意地对传播方的文学信息进行选择 、删改和过滤的现象 。
异质文化语境下各国文学的横向交流与联系不可或缺的方 这种文化过滤必不可少的会带来文学的误读从而引起文学
各种经验和翻译观点 (或翻译策略 )的体现 ;而正是这些翻 译策略和情感经验才得以使原作在译入语中彰显出创造性
Her clarion v’er the dream ing earth, and fill
的客观叛逆 。
(D 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义是巨大的 ,正是由于它 ,才使得一部又一部文学杰作得到 了跨越时空 、跨越地理的传播与接受 ”⑤。尤其是 20 世纪
通过翻译而在目的与环境中得到接受的过程 ,也就是翻译
60、70年代 ,翻译研究一开始从语言层面转型为文化层面 。
学或者译介学研究 。而当今视野下的译介学研究已经超越 同时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分支下的译介学不仅积极肯定翻
冷冷沉沉的去睡在他们黑暗的冬床 ,
醒呀 ! 太阳驱散了群星 ,
如象 ———死尸睡在墓中一样 ,
暗夜从空中逃遁 ,
直等到你阳春的青妹来时 ,
灿烂的金箭
一片笙歌吹遍梦中的大地 ,
射中了苏丹的高瓴 。
吹放叶蕾花蕊如象就草的绵羊 ,
在山野之中弥漫着活色生香 :
显然 ,郭译中没有原诗的“morning in the bowl of night”
斯卡皮 (Robert Escarp it)在《文学社会学 》一书中提出的 ,他 指出 :“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④ 。对此 ,我国著名翻译
中 ,他给比较文学变异学这样定义 :“比较文学的变异学将 理论家谢天振教授在他所著的《译介学 》中做了深入探究 ,
变异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学科支点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 他认为 :“创造性叛逆并不为文学翻译所特有 ,它实际上是
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 ,郭沫若主张“风韵译 ”,即指“原
W ith living hues and odors p lain and hill:
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 ,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 ,或先或
W ild Sp 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后 ,或综或析 ,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 ,为气韵起见可以
了传统的语词翻译研究的范畴 ,所强调的已不再是传统的 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 ”是
“信 、达 、雅 ”,而是“创造性叛逆 ”。它已经从传统的实证性 研究 ,走向了一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学 、文化研究 。也就
绝对的 、必然的 。“这种‘叛逆 ’和‘不忠 ’往往携带重要的 文化意义 ”⑥ 。
译者在阅读原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虚拟原作 ”,这 个“虚拟原作 ”就是译者在与原作的对话过程中头脑中所 形成的一个近似原作的文本 ,最终在译本中得到体现 。对
O W ild W est W 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 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 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者 。对于郭君而言 ,“读者 ” 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角色 ,“虚拟原作 ”便是心灵共鸣的最 佳宣泄场所 ,从而展现在译作中的即是译者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 ,实践各种观点 、经验的结果 。郭先生注重诗歌艺术
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 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 W 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特性的传达 ,他的“诗首先应该是诗 ”的理论使翻译文学达 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换而言之 ,郭译在其精华上 ,便突显出 各种相对于原文的前景化 ( foregrouding)的翻译特点 ; 而这 些前景化的翻译特色正是郭译在“虚拟原作 ”中所形成的
The w 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 se w 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 ring shall blow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责任编辑 杨梅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 看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王鹏飞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近年来提出 是说 ,它已将文学的变异现象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 。文化
的 ,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 。它和早期法国 层面的变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过滤 ”,指的是文学交流和对
黄者 、黑者 、苍白者 、惨红者
《西风颂 》是雪莱名作 ,它在中国至今有多个译本 ,郭
无数病残者之大群 :哦 ,你 ,
123
批 评 与 阐 释 ·当 代 文 坛 · 2 0 0 9 . 4
你又催送一切的翅果速去安眠 ,
The sultan’s turret in a noose of light
了相通性 ,翻译也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而“好翻译 ”实则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