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不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分析与澄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在 关于学校体育这一段中论述的,而且体育与人的健康和生 命息息相关,以及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 因此,学校体育和课程更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
■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 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 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 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首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 其次,《课程标准》不是按年级而是按四级水平设置学习目标,这 一做法同样得到广泛认同。 85.5%的人认为有关学习水平目标的设置“合理”或“较合理”。 第三,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但不严格规定全国统一 的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 校实际情况来安排。 94%的人认为这一做法“很好”或“较好”。而且,大部分教师都 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78.1%)、学习基础(74.4%)、教学目 标(69.9%)、现有的教学条件(68.3%)选择教学内容。
澄清误解
误解之四:新体育课程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那么,为什么课程改革后的几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还在下降呢? 分析与澄清: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不是课程改革 后发生的事情,在改革前就早已持续滑坡,况且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新体育课程明确提出“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体 育教学紧紧围绕增进学生的健康来进行具有引领性、方向 性和指导性。只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 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体育课程与教学就能为提高学生的健 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学生的健康问题是体育课程解决不了的问题。 分析与澄清:的确,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营养过剩、应试教育严重、家长成才观偏差、学校领导教 育观存在问题、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和睡眠不足、 落后的体育教育观等,都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问题,因 此,单靠体育课程是解决不了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但体 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承担部分的责任,作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强调“三维”课程目标有可能导致教师忽视运动 技能教学的问题, 分析与澄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担心可以打消 。调查表明,83.3%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 ,且79%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促进 学生实现课程的多种目标。由此可见,大多数体育教师没 有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更加关注“教什么运动技能 、如何有效地教运动技能”的问题。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第一,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 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 第三,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 “比较融洽”。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忽视体育教师的重要 作用。 分析与澄清: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不但没有忽视 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作用更高了,因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倡导多样化的教学 方式,特别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 知识面更宽,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 随时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三: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无限放大,认为体育只能 部分解决体质的问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是体育课程 的目标和内容。 分析与澄清:体育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因此,体育对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 的影响,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育人 功能。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一切围绕学生转,学 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分析与澄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使 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合理的、有利于 他们更好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应该充分尊重;反之,体育 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二、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1、“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三维课程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 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传授不再是课程和教学的唯一目标 和最高目标。 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体育教学就是教运动知识和技能,其他方面都是 副产品。 分析与澄清:这还是运动技术中心论的反映。把体育教学看 成了仅仅是技术的教学,就是只重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 而忽视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只看到体育教学的表象,而未 看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体育教学既教学生掌 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也教学生如何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以及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 体育情感和正确的体பைடு நூலகம்态度和价值观;既促进学生身体强 健,也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志。因此,运动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同等重要。
2、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一,从总体上讲,教学内容由过去的单一竞技运动项目向多 样化的运动项目转变。
竞技运动项目一统体育教学内容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许多简便易学、 趣味性和锻炼性强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作为正规的教学内容 进入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