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易经》期末论文(001班)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30日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在古代是一本占筮用书,《易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自然哲学的源头。
《易经》发展到今天,经过无数的人们的解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似乎可以和任何的学科拉上关系
一直以来,我对《易经》的认识,仅仅是能算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只是一些所谓的“奇人异士”拿出来骗人的工具。
后来,经过这个学期的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原来易经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之书。
它论述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又指明了为人处事的真谛。
所以,易经已被当今世界推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以前听人说:“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学习了易经后才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和由来。
在《易经》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整段话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
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
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易经中的阴阳即是代表善恶,也同时指出善恶可以改变,在特殊的时候善即是恶,恶反而会成为善。
那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举动是善还是恶,不妨以八卦来辨明,或者不妨以八卦来作个参考。
因此易经有“八卦定吉凶”的言论。
所谓“善易者不卜”其实就是说,当你的易道深入到能够辨明是非曲直之后,你就可以独自自定取舍了,如果你在一些微细的小事上,还处处依靠易经为你指点的话。
那么说明你这人是没有什么出息的,并且有时候易经八卦还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
犹如一个已经能够独立行走的小孩,还需要大人的搀扶吗?
其实,易经它就是一部预测的书,但它又不同于后来的各种预测的种类,易经讲的是以理而服人,并且认为凡成物具型者,皆有开始和终结的时间,就是定数,也就是命运。
故此易经能远摄诸物而近取诸身之数。
为什么叫易经?其实易经开始的时候叫《周易》,因为它在周文王父子手中得以重新包装,修改,使其从简单的预测工具,变成复杂的集道理和预测为一体的阐释天地万物的一个系统。
到了西汉,儒家学者们因为尝到了《周易》的巨大甜头,越觉其重要。
因此将它与《诗》、《书》、《礼》、《乐》和《春秋》放置于同一高度。
故称为《易经》,并列为《六经》之首。
易经之前有《连山》和《归藏》,因此易经也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
易经分为《经》和《传》,两者相差七八百年,而《易传》的用处就是解释《易经》的。
易经是要求以明理而去预测,在预测中明理,故谓之“解”。
因为八卦之
中只有六个爻,而这六个爻因为要表象万物,因此未免显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习易者要用极高的领悟能力去参透卦理,以便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因此易经也就是一门《模糊学》。
这个学期的易经课,我了解了六十四卦,它的内容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上经大致说的是一个人成功之路的履历过程。
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明白这些道理,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意义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多数人是得不到这样的具体提示的。
等到知道了这一可循规律时,已为时过完。
甚至有的已大过其时。
下经说的完全是人为地整合事物,所应遵循的规矩与守则。
也可以称之为法则。
自然法则和自然之道,是说任何事物的生死存亡过程,都是一成不变的循序过程——生老病死,重复循环——也就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的概念。
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学习了一些卦和如何解卦。
更是非常喜欢老师讲的梅花占。
让我更加喜欢易经这门学问啦。
通过学习我对易经也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它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唯它,能装下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因此我们应该发扬易经文化。
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