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损卦新释【摘要】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损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损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损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损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损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损卦卦、爻的诠释,使损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损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易经;损卦新释损①: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②之用?二簋③可用享。
[译文]损卦:有诚信,大为吉祥,没有咎害,可以占筮,利于有所前往。
(当减损时),用什么来祭祀呢?两盆淡食也足以奉献给神灵。
[注释]①损:卦名,下兑(泽)上艮(山),表征减损。
②曷(h é何):疑问词。
何。
③簋(gui鬼):古代盛食品的器皿。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①。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②行。
[译文]《彖传》说:损卦是减损下体的阳刚去增益上体的阴柔,是阳刚之道逐渐上升。
减损时能心怀诚信,就会大吉,无灾,可以占筮,前往有利。
减损时用什么去祭祀?二盆淡食也足以奉献给神灵。
当然,两盆淡食祭祀?二盆淡食也足以奉献给神祀。
当然,两盆淡食祭祀要适合时宜?减损刚阳以增益阴柔也要适时宜,总之,无论事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岁都要适合时宜。
[注释]①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卦来自泰卦。
泰卦九三上行,上六降下,两爻交换则成损卦,故说:“损上益下,其道上行”。
②偕:同。
《象》曰:山下有泽①,损。
君子以惩岔窒欲。
[译文]《象传》说:高山下有深泽,这就是损卦的象征。
君子鉴于此象抑制愤怒,堵塞邪欲。
[注释]①山下有泽:损卦下兑上艮,兑表泽,艮表山,所以说:“山下有泽”。
[新释]■变化模拟本期变化模拟见表1所示,该期位序之四十一期,也称减损时期,即易经之损卦,变化符号,变化密码为110001;变化性质为-(++---+);变化方向为();变化结构为(+1)(+3)(-2)(-4)(-6)(+5);该期负向变化环境差;该期由二个正增长阶段,二个负增长阶段和一个负衰退阶段、一个正衰退阶段构成;在前期,由一个低速正增长阶段、一个高速正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构成;在后期,由一个低速负增长阶段、一个高速负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正衰退阶段构成;变数为-3,负向变化能力弱;变化幅度为3/21,呈低速负增长态势;该期从一个低速正增长阶段开始,以一个中速正衰退阶段结束;在前中位,为一高速正增长阶段,在后中位,为一高速负增长阶段,在前极点位,为一中速负衰退阶段;在后极点位,为一中速正衰退阶段;该期变化模式为:低速正增长→高速正增长→中速负衰退→低速负增长→高速负增长→中速正衰退。
■变化趋势该期象征减损即损人益己,减损下方,增益上方,方向由下往上进行,减损不能完全视作恶,为治理国家,有时必须使人民所得受到某种程度的减损,但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被人民接受。
使人民减损,应当是不吉利。
不能长久持续,只要诚信就会有利,吉祥。
没有过失,可以长久持续,进行有利。
过刚就应当减损,过柔就应当增益,减损、增益,盈余、亏虚,均随时间而变,处置要适当。
■应变法则减损必须以诚信为基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目的,并要掌握分寸,量力而行,才能获得信任与支持。
首先采取不损而益的手段,行动要迅速,效率要高,以使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使增益得到最大的效果。
损与益,应依状况,适切运用,应当减损时减损,应当增益时增益,而且柔和、谦虚、中正,才能使人民心悦诚服,全力支持,得以施展抱负。
■应变谋略●谦虚诚信,增益有度;●掌握适度,量力而行;●讲求效率,行动迅速;●心悦诚服,全力支持;●适时增益,适时减损;●自己岔怒,自我惩戒;●自己贪欲,自我抑制;●增减损益,相互转化;●高低涨跌,能量守恒;●心有诚敬,依法减损;●时宜盈满,时时亏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显微阐幽,可知盛衰。
初九——第一阶段初九:已①事遄往②,无咎,酌损之。
[译文]初九爻:祭祀的事应赶快前往参加,没有灾咎,祭品可酌情减损。
[注释]①已:祀。
②遄(chuán船):速。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象传》说:“祭祀之事应赶快前往参加”,因为崇尚祭礼是符合其心志的。
[新释]■变化模拟能力弱;变化幅度为1/21,呈低速正增长态势;该段居于一个高速正增长阶段之前,并与本期第四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在损益之间,应当斟酌量力,使其适度,这种舍己为人的善行,不会有灾难。
■应变法则应损则损,但心须努力适度。
■应变谋略●舍己为人,没有灾难;●志向高远,量力而行;●损益适度,掌握时机;●心诚意切,结果如意;●损刚益柔,损下益上;●符合心志,尽快行动;●独辟蹊径,一举三得。
九二——第二阶段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译文]九二爻:有利于占筮,出征则有凶险。
此时,既不要减损它,也不要增益它。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象传》说:九二爻之所以“利于占筮”,是因为它以中庸之道为志向。
[新释]■变化模拟能力强;变化幅度为3/21,呈高速正增长态势;该段处于一个低速正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五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和谐不妄进,因而坚持正道有利,如果积极向外发展,就会发生凶险。
虽然舍己助人是应当的,但有时不减损自己而能助益对方,反而使对方更加有益。
■应变法则不损而益原则应当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应变谋略●坚持和谐,谨慎行动;●坚守正道,结果有利;●舍己助人,少损多益;●灵活运用,不损而益;●尊德乐道,损益适度;●生生不息,知易行难。
六三——第三阶段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译文]六三爻:三人同行就会减损一人,一人独行却会找到他的朋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象传》说:“一个人独行可以”,三个人同行就会相互猜疑产生矛盾。
[新释]■变化模拟该段属本期之前上位,负向变化环境较好;变数为-2,变化能力较强;变化幅度为2/21,呈中速负衰退之势;该段处于一个高速正增长阶段和一个低速负增长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六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一人单独前往,必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三人一起前往,就会猜疑。
■应变法则要防止损有余但益不足的情况出现。
■应变谋略●单独行动,结果有利;●损而有余,益而不足;●少得而益,多得而损。
六四——第四阶段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译文]六四爻:减损他的疾病,使他迅速好转。
无咎害。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象传》说:“减损他的疾病”,也是件可喜的事。
[新释]■变化模拟该段属本期之后下位,负向变化环境差;变数为-4,负向变化能力弱;变化幅度为4/21,呈低速负增长态势;该段处于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和一个高速负增长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一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在积恶不深时,就应当急速加以纠正,才会有可喜的结果,不会有灾难发生。
■应变法则以损增益,行动必须迅速。
■应变谋略●以损增益,迅速行动;●积恶不深,立即纠正;●见机行事,快速反应;●以诚感人,众人支持;●克服弱点,相互帮助。
六五——第五阶段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①弗克违②,元吉。
[译文]如果有人进献价值十朋的宝龟,不要拒绝。
这是件大吉之事。
[注释]①或:如果。
益:进献。
十朋:古代以贝为货币,十贝为一朋。
②弗克违:不要拒绝。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之。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大吉”,是来自上天的呆佑。
[新释]■变化模拟能力强;变化幅度为6/21,呈高速负增长态势;该段处于一个低速负增长和一个中速正衰退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二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柔顺中正又谦虚的人,当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就大吉。
■应变法则以损增益,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应变谋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柔顺中正,众人支持;●谦虚待人,结果吉祥;●坚强外援,大刀阔斧;●和谐共处,无灾无祸。
上九——第六阶段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①。
[译文]上九爻:不要减损它,也不要增益它,没有灾咎,占问结果吉祥,利于有所前往。
获得一个无家室的臣仆。
[注释]①臣:臣仆,即奴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象传》说:“不要减损它,也不要增益它”,是说上六的志向可以得到大大的施展。
[新释]■变化模拟化能力较强;变化幅度为5/21,呈中速正衰退之势;该段处于一个高速负增长阶段之后,并与本期第三阶段反向变化。
■变化趋势该段象征损极而益时刻,此时,只有坚守正道,一心为国,前进有利,才会吉祥。
■应变法则损益完全依状况而定,应损则损,应益则益,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应变谋略●坚守正道,前进有利;●忧国忧民,才会吉祥;●损极而益,正当受益;●应损则损,应益则益;●心悦诚服,小损大益。
参考文献:[1]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3]王在华.现代易学[z].甘出准字016字总0177号(2005)036号.[4]王在华.易经新传[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第二版).[5]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5).[6]王在华.易经新释方法研究[j].伏羲文化研究,2007(3).[7]王在华.金川易传[z].甘出准字016字总0205号(2007)066号.[8]王在华.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j].学理论,2010(6).[9]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甘出准号字016号总0214号(2009)074号.[10]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王氏易学[z].甘出准字016号总0216号(2010)003号.[11]王在华.《易经》履卦新释[j].理论探讨,2009(6).作者简介:王在华(1963—),甘肃榆中人,现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员,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易经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经济学、哲学、易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