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题材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


茶子花派
时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地域:湖南 人物:周立波、周健明、韩少功、谢璞、孙健忠、古华
、叶蔚林、彭见明等 名称由来:湖南籍作家为主及浓郁的湖南特色。 创作特色:乡土化与诗意化结合,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
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 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 情的表现。 艺术风格:风俗画和田园诗风格。
第七章 农村题深厚传统

鲁迅式的启蒙与忧患:《闰土》《祝福》《阿Q正传》

沈从文式的诗意想象:《贵生》《丈夫》《边城》
2、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对当代农村生活的反映,对农村中“新人”形象和“中间 人物”形象的塑造,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众化风格。
代表作家:“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烽、西戎等)、 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等)、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 等。代表作家作品: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 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干部”和“游子”的双重视野:周立波《山乡巨 变》及其短篇小说
周立波的独特性
首先,周立波的小说创作生涯时间长,跨度大。 第一篇短篇小说《牛》 (1941年)——收笔之作《湘江一夜》 (1978年) 其次,他经历了从农村(湖南益阳)到城市(上海),再到农村(延安、东
3、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特点
鲜明的时代特点:农村合作化运动 鲜明的风格特点:农村新生活的情调和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四类形象—先进人物、中间人物、异己分子
、地主富农。 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文学流派特点: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
山药蛋派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 地域:山西太行山一带 人物: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 名称由来:乡土音调,山西籍作家,以《火花》为基地,因此又叫山
西派、火花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
,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以民间文艺形式和古典小说为养料,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
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 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1)地域特征:描写山西的风土人情 2)功利性写作:“文以载道” 3)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真实性 4)通俗、幽默,深受读者欢迎。
三、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赵树理《锻炼 锻炼》
《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 赵树理不会不敏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的前期。当时的文 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片心惊胆战 ,赵树理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写出农村真实情况。所以《锻炼锻炼》也利用 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 立场。
波《山乡巨变》
周立
《山乡巨变》中,作家是把一场政治运动放在民间生活舞台上 演出,回避了思想的深刻性,却换得了人情的自然、醇美与和谐 ;回避了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表达,却散淡地写出几个活灵活现 的农民性格。
小说整体呈现出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茶子花”流派,是以周立波为首,由包括柯 蓝、周健明、谢璞、未央、孙健忠、古华、叶蔚 林、谭谈、彭见明等36位作家(主要是湖南的作 家)组成的文艺流派
巨变》成功地显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个性,在同类题
材中是相当引人瞩目的。
-
79 周 立 波 19 08 19
“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
节令是冬天,资江水落了。平静的河水清得 发绿,清得可爱。一只横河划子装满了乘客,艄 公左手挽桨,右手用篙子在水肚里一点,把船撑 开,掉转船身,往对岸荡去。船头冲着河里的细 浪,发出清脆的、激荡的声响,跟柔和的、节奏 均匀的桨声相应和。无数木排和竹阀拥塞在江心 ,水流缓慢,排筏也好像没有动一样。南岸和北 岸湾着千万艘木船,桅杆好像密密麻麻的、落了 叶子的树林。水深船少的地方,几艘轻捷的渔船 正在撒网。鸬鹚船在水上不停地划动,渔人用篙 子把鸬鹚赶到水里去,停了一会,又敲着船舷, 叫它们上来,缴纳咀壳衔着的俘获物,大鱼和小 鱼。
荷花淀派
时间:50年代 地域:京、津、冀 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 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 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
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 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 结局:1957年孙犁病倒,从维熙被错划为右派,韩映山、房树民 转而从事编辑工作,荷花淀派风流云散。
运农 动村
合 作 化
周立波 (1908—1979),原名周
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
村生活的圣手。
主要作品: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以工业建设为 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反映农 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 乡巨变》,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 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
荷花淀派作家在美学风格上的共同之处:
就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气质看,刘绍棠笔下的运河两岸粗手粗脚的爹 娘、韩映山笔下性格纯朴的老一辈农民,都与孙犁笔下白洋淀儿女 有着相通之处,就是“男有泥土味,女有山石音。”
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细致生动,语言清新朴素 ,心理刻画细腻丰富,结构趋向散文风格,富于诗情画意。
等。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
曾与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同获斯大林文学奖二
等奖(1951年),但这部小说在学习民间方面并不成功,只是停
留在表面层次的地方色彩和方言土话上,与作品的整体风格是脱
节的。1955年,他举家迁移湖南家乡落户,深入了解与研究合作
化运动中的农民的精神状态,也许是写自己家乡的缘故,《山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