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感染性疾病(06涉外)

肺部感染性疾病(06涉外)

2009
相关检查
1、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80%, 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 2、X线检查 :肺纹理增粗、模糊、有实 变阴影。 3、病原菌检查
2009
治疗要点
1.
抗菌疗法: 抗菌疗法:一经诊断即开始抗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 ):肌注 肌注、 首选青霉素( PG ):肌注、静滴 PG(+):红霉素、林可霉素、喹诺酮类 PG( ):红霉素、林可霉素、 红霉素 重症:头孢菌素、 重症: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2009
思考题
如何预防肺炎的发生? 如何预防肺炎的发生?
2009
2009
大叶性(肺段、肺叶发生炎变--实变而支气管一般不累 及)图1、2
2009
小叶性(病变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图3、4
2009
间质性肺炎(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图5、6 )
2009
2009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严重感染所引起。 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严重感染所引起。 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 为主的感染。 为主的感染。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表现: 表现:
全身炎症反应——寒战 高热、呼吸急促; 寒战/高热 呼吸急促; 全身炎症反应 寒战 高热、 WBC>20x109/L或<4x109/L 或 休克体征——血压 ,脉压 ,尿量 血压↓,脉压↓,尿量↓ 休克体征 血压
PC:感染性休克 :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体温过高
(1)休息与口腔护理 ) (2)饮食与补充水分 ) (3)降温护理: )降温护理: (4)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T、P、R、Bp 、 、 、 (5)用药护理:疗效、ADR )用药护理:疗效、 以物理降温为主 以逐渐降温为宜 防大汗虚脱、 防大汗虚脱、受凉
2009
概述
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 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引起 的肺炎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 胸痛为特征 冬季与初春为高发季节, 冬季与初春为高发季节,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并行 多见于青壮年, 多见于青壮年,预后一般好


2009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叶肿胀重量增加 色泽由暗红转为 暗红色质地如肝 灰白 肺泡内有大量的红 肺泡毛细血管受 细胞和纤维素 压,贫血状,腔 内有纤维素和中 性粒细胞 呼吸困难,铁锈色 病变减轻,黏液 痰,发绀,实变 性脓痰,实变 致密阴影 致密阴影
镜下
临床表现
高热,寒战,白 细胞增多 纹 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并发症 并发症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可见): 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可见):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紫绀、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紫绀、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尿量减少;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尿量减少; 高热、胸痛、 高热、胸痛、咳嗽不明显

肺脓肿 肺外感染:脑膜炎、心肌炎、 肺外感染:脑膜炎、心肌炎、关节炎
2009
治疗
最主要环节: 最主要环节:抗感染 抗生素治疗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 应对病情进行评价 抗生素治疗
2009
护理——评估 评估 护理
病史 身体评估 相关检查
2009
护理——问题 问题 护理
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胸痛、 与胸痛、分泌物增多粘稠及疲乏有关
2009


概述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常见于冬季、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常见于冬季、春季 任何年龄可发病,婴幼儿、老年人易患 任何年龄可发病,婴幼儿、 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并发肺炎时死 亡率高
2009
病因与分类
1、最常见病因:感染 、最常见病因: 2、分类: 、分类: 病因分类 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解剖分类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1. ① ② ③ ④ ⑤
病情监测: 病情监测: 生命体征 精神和意识 皮肤、 皮肤、粘膜 出入量 相关检查
2009
皮肤瘀点、瘀斑、 皮肤瘀点、瘀斑、 注射部位渗血提示DIC 注射部位渗血提示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2.
抢救配合: 抢救配合: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
– –
主要致病菌: 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 发病人群:原先健康的青壮年、老人、婴幼儿 发病人群:原先健康的青壮年、老人、 主要致病菌: 杆菌(绿脓+肺炎克雷白 流感嗜血、 肺炎克雷白、 主要致病菌: G-杆菌(绿脓 肺炎克雷白、流感嗜血、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发病人群:多继发于有各种原发病的危重患者, 发病人群:多继发于有各种原发病的危重患者,常为混 合感染,耐药菌多、病死率较高。 合感染,耐药菌多、病死率较高。
体位: 体位:中凹位 维持正常体温:保暖 物理降温 维持正常体温:保暖/物理降温 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2009
1)一般处理: )一般处理: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2.
抢救配合: 抢救配合:
注意: 注意: 维持SBP在90-100mmHg 维持 在 保证尿量>30mL/h 保证尿量 强力抗感染是根本措施
补充血容量:关键措施 补充血容量:
静脉通路: 条 大静脉/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 静脉通路:1-2条、大静脉 中心静脉、粗针头 合理补液: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 合理补液: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防肺水肿 药物种类:扩容、纠酸、升压、 药物种类:扩容、纠酸、升压、改善微循环
2009
肺炎球菌肺炎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病原学
G+ 双球菌、不产生毒素 双球菌、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多糖荚膜 抵抗力弱
发病机理
机体免疫力↓ 诱因﹢机体免疫力 ﹢病原体入侵肺泡
2009
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分期 发病时间 肉眼 充血水肿期 1-2天 肺叶肿胀重量增 加暗红色 肺泡充血水肿, 大量浆液渗出 红色肝样变期 2-4天 灰色肝样变期 4-6天 溶解消散期 7天-3周 转为灰红,质 地变软 中性粒细胞变 形坏死.纤维 素被溶解吸收 体温下降,症 状减轻,痰增 多 不均匀,片状 阴影
注: 抗菌疗程:5-7天,退热后3天停药或改为口服维持。 抗菌疗程: 退热后3天停药或改为口服维持。 HT(-)方可用药,每次滴注时间尽可能在 小时内滴完 ( )方可用药,每次滴注时间尽可能在1小时内滴完
2009
治疗要点
2.对症、支持疗法: 2.对症、支持疗法: 对症 卧床休息、营养饮食、补液、吸氧 卧床休息、营养饮食、补液、 高热: 高热:物理降温 胸痛明显: 胸痛明显:可待因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地西泮 肠梗阻:禁食、禁饮、 肠梗阻: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3、并发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1. 2.
前驱症状 典型表现: 典型表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重症伴有胃肠症状
2009
临床表现——体征 体征 临床表现
急性热病容体征
面颊绯红、鼻翼煽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鼻 周单纯疱疹
肺部体征 早期: 早期:不明显 进展期: 进展期:肺实变体征 消散期: 消散期:肺部湿啰音
2009
1. 诊断肺炎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BRt、胸部 线 、胸部X线 局部炎症程度 肺部炎症的播散 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痰培养/血培养 血清抗体 痰培养 血培养/血清抗体 血培养
2009
2. 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 – –
3. 确定病原体

我国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意识障碍。 ⒈ 意识障碍。 呼吸频率> 次 ⒉ 呼吸频率>30次/min。 。 ⒊ PaO2<60mmHg、PaO2/FiO>300需机械通气治疗。 需机械通气治疗。 < 、 > 需机械通气治疗 ⒋血压<90/60mmHg。 血压< 。 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 ⒌ 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小时内病变扩 大≥50%。 。 6.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透析 少尿:尿量 少尿 或 或急性肾衰竭需透析 治疗
2009
病例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38岁 感冒” 男,38岁。因“感冒”畏寒发热气急半 天入院。 天入院。 查体:高烧,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下 查体:高烧,呼吸、脉搏加快, 右胸有呼吸摩擦音,叩诊实音。 降。右胸有呼吸摩擦音,叩诊实音。 血象:白细胞增高 血象: 胸部X 胸部X线未查
2009
诊断要点
2009
病因分类(Classification of Etiology)
1)
2) 3) 4) 5) 6)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需氧 需氧G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需氧G+、需氧 -、 ):需氧 厌氧菌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病毒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2009
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2009
医院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
2009
肺炎发病机制
感染与否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 1、机体防御机制受损 、
吸烟、受寒、饥饿、疲劳、醉酒 吸烟、受寒、饥饿、疲劳、 疾病: 疾病:DM、AIDS、尿毒症、营养不良 、 、尿毒症、 与治疗相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气道、 与治疗相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气道、 鼻胃插管等 2、病原体入侵 、 吸入:口咽部定植菌/胃内容物 胃内容物、 吸入:口咽部定植菌 胃内容物、污染的气雾 血行播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