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备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备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整合备课单元概述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两首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向我们描写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写了骆驼队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在同步阅读中安排了以下课文:《难忘的体罚》《我的童年》《拾荒梦》《虚荣心》……每一篇课文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纯真的美丽的故事,这些都是令人留恋和难忘的。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永远的童年”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设计理念主题: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索,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

教学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补充教材:《难忘的体罚》《我的童年》《拾荒梦》《虚荣心》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了解本组教材容,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容,明确学习要求,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主题1.激情导入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通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他们快乐的童年,分享他们的童真童趣吧。

2.明确任务、要求请同学们翻开本单元的导读部分,快速浏览,看本组容为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在课本中标注。

二、浏览课文、论证主题快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里?课文是不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童年”来写的?学生快速浏览。

三、围绕知识、形成体系(1)浏览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下面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成果(边说边板书本课要点)(2)知识呈现:(略)(3)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和作者同样的感受,你读过哪些描写童年生活的书?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借机推荐本单元的阅读书目):《难忘的体罚》《我的童年》《拾荒梦》《虚荣心》。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认真阅读,与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4)同时,在回顾拓展中日积月累中安排了名言和警句,引导我们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

懂的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同学们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教材中还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和习作。

1.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哪些方面的容和要求,想一想,自己该怎样学习这一单元,并与同桌交流。

2.布置学习要求(1)出示学习要求的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

(2)阅读相关篇目,根据教师推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相关书目,说说书的大致容,简单批注,准备与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3)整理自己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体会,为口语交际习作做准备。

(4)积极主动的进行综合性学习,并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资料。

3.根据学习要求,说说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打算和成果展示准备并与同学交流。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五彩缤纷,充满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珍惜这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吧!第二课时:随文识字课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会写的34个生字。

2.指导学生写好不容易写的字,把字写端正、美观。

“两翼”目标学习识字方法,扩大识字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以“童年”为题,谈话引入课题2.交代本课学习容。

二、集中学习第七单元生字1.出示词语,指生领读。

2.出示单元生字,学生拿出纸笔,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领读不会读的字,同桌合作读。

3.读字、组词。

4.生字放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5.推荐新的识字方法。

三、看清字形,规写字。

1.分类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观察字形,找准位置。

2.教师写,学生书空模拟——纸上实练。

3.举一反三:相同类型的字自主书写。

四、再次通读课文,达到正确、流畅。

五、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2—3遍。

第三课时以文带文课型《古诗两首》+《诗文诵读》教学设计:1.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2.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教学难点:体验诗歌境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万里呢?(引导背诵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爱阿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一向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

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读)[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

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

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

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

同学们,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

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

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知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万里。

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远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

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

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7.拓展:诗人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8.总结:诗人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

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

熟悉的诗人: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

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

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再去读一下《清平乐.村居》。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1.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农村,一住就是18年。

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

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第四课时精读赏析《冬阳童年骆驼队》+《难忘的体罚》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