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

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

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班级:10级农电学号:**********摘要本论文文设计了2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电路,分别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和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

非常实用。

关键词PLC; 三相异步电动机; 继电器目录摘要 (I)绪论 (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 (2)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2)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1.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3)2 PLC基础 (6)2.1 PLC的定义 (6)2.2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6)2.3 PLC的工作原理 (6)2.4 PLC的应用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 (8)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8)3.2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 (9)3.3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PLC控制优点 (10)结论 (12)绪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机构简单,效率高,控制方便,运行可靠,易于维修成本低的有点,几乎涵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的环境不同,所以造成其故障的发生也很频繁,所以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它。

要合理的控制它。

我研究的这个系统的控制是采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图,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PLC的发展,使得PLC的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在先进国家中,PLC已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应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

由于PLC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的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展了PLC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强的联网通讯能力,从而更广泛的运用于众多行业。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旋转的转子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定子和转子之间由气隙分开。

图1-1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a) 外形图; (b) 内部结构图图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1.1.1 定子定子主要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机座三部分组成。

机座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电机各部件,因此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通常用铸铁制成。

为了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定子铁心用0.5 mm厚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成,铁心内圆周上有许多均匀分布的槽,槽内嵌放定子绕组,如图1-2所示。

图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1.1.2 转子转子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转轴和风扇等组成。

转子铁心也用0.5 mm厚硅钢片冲成转子冲片叠成圆柱形,压装在转轴上。

其外围表面冲有凹槽,用以安放转子绕组。

按转子绕组形式不同,可分为绕线式和鼠笼式两种。

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1-3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用一对磁极来进行分析。

当向三相定子绕组中通过入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时,就产生了一个以同步转速n1沿定子和转子内圆空间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

由于旋转磁场以n1转速旋转,转子导体开始时是静止的,故转子导体将切割定子旋转磁场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由于转子导体两端被短路环短接,在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转子导体中将产生与感应电动势方向基本一致的感生电流。

转子的载流导体在定子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电磁力对转子轴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沿着旋转磁场方向旋转图1-3 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图1.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过程1.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接通电源,使电机的转子从静止状态到转子以一定速度稳定运行的过程称为电动机的起动过程。

起动方法有直接起动和降压起动两种。

1.直接起动直接起动又称为全压起动,起动时,将电机的额定电压通过刀开关或接触器直接接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进行起动。

直接起动最简单,不需附加的起动设备,起动时间短。

只要电网容量允许,应尽量采用直接起动。

但这种起动方法起动电流大,一般只允许小功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直接起动;对大功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应采取降压起动,以限制起动电流。

2.降压起动通过起动设备将电机的额定电压降低后加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以限制电机的起动电流,待电机的转速上升到稳定值时,再使定子绕组承受全压,从而使电机在额定电压下稳定运行,这种起动方法称为降压起动。

起动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当定子端电压下降时,起动转矩大大减小。

这说明降压起动适用于起动转矩要求不高的场合,如果电机必须采用降压起动,则应轻载或空载起动。

常用的降压起动方法有下面三种。

(1) Y-△降压起动这种起动方法适用于电动机正常运行时接法为三角形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电机起动时,定子绕组接成星形,起动完毕后,电动机切换为三角形。

图1-4 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1-4是一个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起动时,电源开关QS闭合,控制电路先使得KM2闭合,电机星形起动,定子绕组由于采用了星形结构,其每相绕阻上承受的电压比正常接法时下降了。

当电机转速上升到稳定值时,控制电路再控制KM1闭合,于是定子绕组换成三角形接法,电机开始稳定运行。

定子绕组每相阻抗为|Z|,电源电压为U1,则采用△连接直接起动时的线电流为采用Y连接降压起动时,每相绕组的线电流为则(1-5)由式(1-5)可以看出,采用Y-△降压起动时,起动电流比直接起动时下降了1/3。

电磁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由于电源电压下降了,所以起动转矩也减小了1/3。

以上分析表明,这种起动方法确实使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减小了,但起动转矩也下降了,因此,这种起动方法是以牺牲起动转矩来减小起动电流的,只适用于允许轻载或空载起动的场合。

(2)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这种起动方法是指起动时,定子绕组接三相自耦变压器的低压输出端,起动完毕后,切掉自耦变压器并将定子绕组直接接上三相交流电源,使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稳定运行。

1.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脱离电源之后,由于惯性,电动机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会慢慢停下来, 但有些生产机械要求能迅速而准确地停车,那么就要求对电动机进行制动控制。

电动机的制动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

机械制动一般利用电磁抱闸的方法来实现;电气制动一般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发电制动三种方法。

1.能耗制动正常运行时,将QS闭合,电动机接三相交流电源起动运行。

制动时,将QS 断开,切断交流电源的连接,并将直流电源引入电机的V、W两相,在电机内部形成固定的磁场。

电动机由于惯性仍然顺时针旋转,则转子绕阻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依据右手螺旋法则,转子绕组中将产生感应电流。

又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电动机的转子将受到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电磁力的作用,由于该力矩与运动方向相反,称为制动力矩,该力矩使得电动机很快停转。

制动过程中,电动机的动能全部转化成电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会引起电机发热,所以一般需要在制动回路串联一个大电阻,以减小制动电流。

这种制动方法的特点是制动平稳,冲击小,耗能小,但需要直流电源,且制动时间较长,一般多用于起重提升设备及机床等生产机械中。

2.反接制动反接制动是指制动时,改变定子绕组任意两相的相序,使得电动机的旋转磁场换向,反向磁场与原来惯性旋转的转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与转子转向相反的电磁转矩,迫使电动机的转速迅速下降,当转速接近零时,切断电机的电源,如图1-6所示。

显然反接制动比能耗制动所用的时间要短。

(a) 接线图; (b) 原理图图1-6反接制动示意图正常运行时,接通KM1,电动机加顺序电源U—V—W起动运行。

需要制动时,接通KM2,从图可以看出,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接逆序电源V—U—W,该电源产生一个反向的旋转磁场,由于惯性,电动机仍然顺时针旋转,这时转子感应电流的方向按右手螺旋法则可以判断,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转子的受力F。

显然,转子会受到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反,而与新旋转磁场方向相同的制动力矩,使得电机的转速迅速降低。

当转速接近零时,应切断反接电源,否则,电动机会反方向起动。

反接制动的优点是制动时间短,操作简单,但反接制动时,由于形成了反向磁场,所以使得转子的相对转速远大于同步转速,转差率大大增大,转子绕组中的感应电流很大,能耗也较大。

为限制电流,一般在制动回路中串入大电阻。

另外,反接制动时,制动转矩较大,会对生产机械造成一定的机械冲击,影响加工精度,通常用于一些频繁正反转且功率小于10 kW的小型生产机械中。

3.回馈发电制动回馈发电制动是指电动机转向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电动机的转速大于同步转速,比如在起重机械下放重物、电动机车下坡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重物拖动转子,转速大于同步转速,转子相对于旋转磁场改变运动方向,转子感应电动势及转子电流也反向,于是转子受到制动力矩,使得重物匀速下降。

此过程中电动机将势能转换为电能回馈给电网,所以称为回馈发电制动。

2 PLC基础2.1 PLC的定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2.2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1.控制方式继电器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极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只能完成既定的逻辑控制。

PLC采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是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即可,称软接线。

2.控制速度继电器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毫秒级,机械触点有抖动现象。

PLC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速度快,微秒级,严格同步,无抖动。

3.延时控制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实现延时控制,而时间继电器定时精度不高,受环境影响大,调整时间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