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堂PPT)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堂PPT)
14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 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 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 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 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 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 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11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 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 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7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的调整:降低难度,追求质量,进一步强调识 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下调,体现“多认少 写”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
第三、四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保持不变。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个会写。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 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 进自身精神成长” 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坚持“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
9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努力建设开发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
1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科本位 纯工具性 双基 传授与训练
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 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
人文性的统一
与素养养成
6
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观,坚守语文课 程的基本理念
依据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总结,调整充 实课程标准的一些重要表述,进一步完善 了课程目标
根据实践的需要完善和细化了“教学建议” 与“评价建议”
7
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首都师范大学 王云峰
1
2
修订的基本背景 2011版标准的基本特征 对重点内容的解读
3
十年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1.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2.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
步转变 3. 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改
革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4. 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的活力都在增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 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8
核心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基本目标、基本任务:“使学生初步学会
强 5. 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
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4
1. 教学目标的膨胀与泛化 2. “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3. 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4. 对学生的读书与写字重视不够 5. 教师的语文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5
中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其背后隐含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两种思路:
15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 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 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 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 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 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 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6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 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 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 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附表4、5 “多认少写” “先认先写” 与基本要求
18
重视兴趣,能力和习惯
识字: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 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有较 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四学段:能熟练地使用字 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 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 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 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1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 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3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 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 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 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 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写字:“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 标要求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
第四学段: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9
注意儿童心理特点 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