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圆柱的体积姓名刘秀荣工作单位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姚家房小学年级学科六年级数学教材版本冀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 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也达到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圆柱体积的学习应该不是问题。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
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陶冶了情操。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活旧知,引出新知从转化的思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想、方法上为推导( 1 )长方体的长 20圆柱的体积公式厘米,宽 10 厘米,高8 厘学生可能说出通过分割、拼合做一些铺垫。
米。
的办法变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原有的基(9) 正方体棱 6分米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来推导础是后续学习的2 、回忆一下圆面积的出圆的面积。
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前提和起点,新知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不论是拼成哪种图形都是把圆转化总是在旧知的基的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根据础上生长发展的。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转化后的图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关这种承上启下的把一个圆平均分割,再拼合系推导出它的面积。
关系决定了我们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的教学必须从学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生原有的认知结近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构出发,找准新旧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知识的连接点,为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新课的学习做好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思想方法与知识×宽,所以,用圆周长的一的铺垫。
]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就等于π R,半径是 R,所以圆的面积是S=π R2。
3 、什么叫体积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如何求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通用公式是什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也有体积,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学生交流后汇报。
板书: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学生可能说出量出它所容纳用圆柱体容1.求圆柱体容器中水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器所盛的没有形的体积水的体积。
状的水到可以变出示长方体容器:问,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容学生可形的圆柱形橡皮这是什么能说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泥,这些都可以转问:怎么求长方体容器倒入长方体容器,量出长方体化的办法转化为中水的体积呢容器所容纳水的长、宽、高,长方体来求出体问:如果换成圆柱体容就可以求出圆柱体容器中水积,这一过程就是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体积的体积。
](演示:把圆柱体要逐步渗透把圆呢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柱体转化为长方2. 橡皮泥圆柱体的体学生可能说出把这个圆柱体的方法和思想,积体捏成一个长方体,从而量出这样从思想上、方(出示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出这圆柱体)个圆柱的体积。
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可能会说圆柱体可以转立体图形化为长方体,转化后的长方体不是问:它是用橡皮泥做成标准的长方体,只有把圆柱分割的的。
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体份数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个标准积吗的长方体。
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3.常用圆柱的体积.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课件出示圆柱体压路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机的滚筒的图片。
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问: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个很大的的圆柱体,你又如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何求出它的体积呢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小结:看来我们以上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法求圆柱的体积有它的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局限性,所以必须探究求圆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柱体积的一般规律。
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4. 探究规律面积×高。
问:圆我们可以通过分割、拼合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圆柱体能不能也转化成已学过体积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呢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操作:课件出示操作讨论提纲:( 1 )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2 )转化后的立体图形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变化法上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
当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图片后,由于前面的物体是可以变形的,而压路机的滚筒是不可以变形的,学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学生来说解决求压路机的滚筒体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设计,为后面同学们操作、讨论推导圆柱的体积从思想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并通过构造认知冲突,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这样,对学生思想方法的铺垫也已水到渠成。
(3)转化后的形体与与原来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点拨、操作。
问:下面哪个小组来先进行汇报。
各组派代表边汇报边演示。
问:谁还有补充(学生补充讲解)教师拿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体积演示模型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它们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
我把其中的一个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剪开,两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还可以继续分割,通过分割、拼合,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积。
结合课件演示讲解。
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师:如果圆柱的体积用V 来表示,底面积用 S 表示,高用 h 来表示。
如何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板书: V=Sh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四、全课总结,共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完成活动检测目标1、 4、 5 的达成。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3、4、 5 的达成。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 4 的达成。
七、教学板书圆柱的体积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师生共同小结,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这样起到强化重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