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第六章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2 成本的确定(影子价格) 3贴现率的确定 4 风险的衡量
贴现值
今年的1元钱比明天的1元更值钱。
一个5年期钢铁厂盈利能力的假想计算
年份 收益 成本 净利润 贴现因子
净贴现利润
1
3000 -3000 1
-3000
2
1200 200 1000 1/1.1=0.909
909
3
1200 200 1000 1/(1.1)2=
A 40000 20000 20000 2.0
1.0
2
B 19500 15000 4500 1.3
0.3
4
C 12000 10000 2000 1.2
0.2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12500 5000 7500 2.5
1.5
1
E 45000 30000 15000 1.5
0.5
3
F 12500 12500 0
1.0
0
预算的功能
首先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 从实际经济内容看,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
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 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 预算反映着政府介人经济社会生活的范围、规模 和程度 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还体现在它对公共支出的 控制上。预算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 段。
预算年度的计算
决定预算年度的因素: 每年公共收入的旺季 每年立法机关召开会议的日期
历年制预算年度 跨年制预算年度
国家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包括全部财政收支) 2.统一性。(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口径、
程序计算填列) 3.年度性。(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政府必须按
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有历年制和跨 年制两种) 4.可靠性。(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或估算) 5.公开性。(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用一定的形式 公诸于众,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6.法律性。
预算决策效益的特征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是主导,是实现微观效益的前提。 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现实途径。 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之间存在矛盾。 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预算决策的机会成本分析
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social opportunity cost of budget funds)是指一笔 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 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826
0.826
4
1200 200 1000 1/(1.1)3=
751
0.751
5
1200 200 1000 1/(1.1)4=
683
0.683
总额 4800 3800 1000
169
成本效益分析的标准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
假设某项目的效益为Bt,成本为Ct,其中t=1,2……n,
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
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 的根本原因。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 动因。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 的必要条件。
预算年度
预算年度: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 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 限,通常为一年。
社会贴现率为r,则该项目的净现值为:
省辖市总预算 (自治州总预算)
区(县)总预算
本级
自治区总预算 (同上)
乡镇 预算
直辖市总预算
(同上)
注意:国家预算从内容上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总 预算是在单位预算的基础上汇总编制的。
预算决策的效益分析
预算决策的效益是指财政分配活动中所费 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即预算支出与财政分 配活动的成果之间的关系。
6
G 27000 30000 -3000 0.9 -0.1 7
第一步:计算各项目的效益成本
难点:直接效益和成本易算,但间接效益 和成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难以估计。
解决办法:详尽的算直接效益和成本,适 当的考虑间接效益和成本,并统一标准。
剔除虚假的效益和成本。 计算有形和无形的成本。
第二步:计算项目的效益和成本比率
预算的定义
在家计经济学中,预算被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家 庭生括支出的计划安排,
在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中,预算被视为执行 财政政策的有效途径,
在政治程序中,预算被解释为政府行政首脑每年 年年初向立法机关呈送的文件。
但就公共财政本身而育,预算用指的是政府在 每—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 言之,预算是政府的公共收支计划。
B/C(效益/成本)比率:该比率的下限为1。 (B-C)/C[(效益-成本)/成本]比率,该比率
下限为0。
第三步:确定各项目的优劣次序
上述两指标越大的次序应该越靠前。
第四步:进行项目选择
在公共支出约束下选择比率最好的项目
成本收益计算的几个问题
1收益的计算(社会效益,生命的价值,休闲的 价值等等)
我国的预算原则
第一,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 第二,收支平衡原则。 第三,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原则。 第四,预算法治原则。
三、国家预算组成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自治州)
地方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省本级预算
地方预算
省总预算
市本级预算
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条件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支出
边 际 效 益
C
M
C’
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支出
边 际 效 益
N
D D’
O A’ A
公共物品
O
B B’
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
私人物品
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案例:防洪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
项目 效益B 成本C B-C B/C (B-C)/C 次序
第六章 公共部门预算决 策效益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收支决策的制定 公共收支的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的手段
概述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是反映政府 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一览表。
其概念表述为: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为实现国家职能所 编制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国家基本 财政收支计划。 1.国家预算涵盖整个财政活动的范围。 2.国家预算是以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 3.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4.国家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5.国家预算在综合财政计划中占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