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
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 色彩使用既有自己偏爱 的主色调, 更有不同色彩的混合、杂糅、对比, 制 造出一种单一色调无法比拟的震撼效应, 且色彩对 比的强烈与和谐同影片情节的起伏形成了一致的关 系。 《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的黑棉袄与母亲的红 棉袄对比, 过去时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对 比。父亲的黑棉袄反衬出母亲的绚丽动人, 过去时 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则在对比中蕴含着和 谐。黑白是死亡、沉重的象征, 彩色是生命、浪漫 的象征。红色表达得更为细腻含蓄, 流露的是阴柔 之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 的地面、灰黑的院墙、青灰色的瓦与大红灯笼的对 比, 冷色是暮气、腐烂的象征, 暖色是生机、自由 的象征。
看张艺谋的片子多了, 纷杂的画面逐渐从眼前 滤过, 最终沉淀的就是“色彩”二字。或许老谋子 摄影师的出身, 使他更钟情于用色彩来讲述古老的 中国文化与现代电影的复杂交融。那些大手笔的 红、黄、蓝使老谋子的电影在现实写生中呈现出更 多的浪漫色彩。
对色彩的选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艺谋 的热情不是寄托于叙事, 似乎也不去刻意深化所谓 的历史价值。其高明就在于用色彩语言冲击和洗涤 着中国人的视觉, 从而影响他们的审美心理。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 “《英雄》 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 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 但有很多色彩, 整体造型感很强, 色彩运用很奇 特。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 很容易给人矫 揉造作的感觉, 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 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 匹孤骑, 或者是尘烟起舞, 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 巨大的阵式, 旌旗恍如残血, 带着风沙的震耳吼 声, 伴随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 营造了一个令人 震动的世界, 以突兀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色彩本不 具备的意识形态内涵。
影 视 之 窗 149
YINGSHIZHICHUANG
《我的父亲母亲》中, 对“现在”的叙述, 选择的 是黑白胶片, 对“过去”的描述, 用的却是彩色胶
作 片。因为影片 《我的父亲母亲》的 “过去”发生的
是浪漫在”发生的则是沉痛的事实, 季节又
张艺谋总是尽量将电影中的对白减至最少, 而 将色彩语言推向极致。 《菊豆》是张艺谋不仅在技 术上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一个高峰的影片。时至今 日, 这部片子依旧是大陆最具震撼力的影片之一。 染布作坊里红红黄黄那些色彩艳丽的布使作品原有 的人物心理塑造、整体电影风格、造型的视觉冲击 力更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
象, 来表达主题。 《红高粱》里 大 片 大 片 火 一 般 燃 烧 的 “红 高
粱 ”; 《菊 豆 》 中 瀑 布 般 挂 着 的 “红 布 ”; 《英 雄 》 几乎收集了张艺谋最青睐也最擅长的所有颜色, 将 红、蓝、黄、白、绿、黑诸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 人物服装的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并兼具 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整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电影都有一个基本的共 同点, 就是色彩强烈, 因为他们走过了坎坷的人 生, 要用电影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张艺 谋 电 影 甚 至 中 国 电 影 走 进 世 界 大 舞 台 的 “ 门 票 ”, 老谋子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张艺谋电影画面的内涵
1.画 面 细 节 反 映 电 影 内 涵 纵观张艺谋至今所拍摄的全部电影, 我们发现 其主题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张艺谋电影中所传 达的主题思想总是有一种人性的抗争。这种抗争的 来源或是对传统束缚的挣脱, 或是对权威力量的反 抗, 随着张艺谋电影表现形式和故事内容的不断变 化, 其中人物的抗争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 从而 形成不同的结果。然而, 从影片中还是能够感受到 他在营造那种压抑的闭锁世界的同时, 总是会塑造 出一些个性鲜明、充满个性解放的人物 (尤以女 性 形 象 最 具 典 型 意 义), 来 打 破 或 者 企 图 打 破 、 尝 试 改变这个闭锁的世界而追求理想的世界。 在《菊豆》这部影片中, 整个院落在以蓝色为 主调的夜色中静谧地等待黎明, 这一画面在电影中 出现过数次:当天青从外面赶脚回来的时候, 菊豆 在杨金山的折磨下呻吟, 声音穿透了夜色, 在整个 时空回荡, 这一画面就具有了压抑、同情、抗争等 含义, 它传达出来的是导演对于普通人生存悲剧的 沉重体验和同情。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影片开头就是一个 景框呈静态的场面调度型长镜头。凝固的空间, 重 压的氛围, 正面的角度, 肖像特写, 倔强而木然的 目光, 把观者置于颂莲所直面的不在场的画外继母 地 位 , 倾 听 她 说 “嫁 人 就 嫁 人 ”、 “当 小 老 婆 就 当 小 老 婆 ”, 体 味 她 的 屈 从 与 反 抗 。 灰 色 是 这 部 影 片 中的一个基本色调, 它像幽灵一样跟随着大部分镜 头: 灰黑色的天空, 灰白色的地面, 灰黑色的牢不 可破的城墙, 青灰色的枯死的瓦片, 充塞了观众的 视觉空间。灰色的视觉形象在心底的投影往往是一
《红高粱》中 “我爷 爷 ” 和 “我 奶 奶 ” 在 高 粱 地 里 野合一场戏, 红色的高粱和红色的晚霞融合在一 起, 象征着天人合一和生命的意义, 红色的高粱正 摇晃着倒下, 象征着性爱升华成情爱。
二、从画面色彩看张艺谋电影的艺术魅力
1.多重意境的 “红”色 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 在他的电影作品 中, 对红色有着刻意的追求, 红色象征着生命的动 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人们称他为 “偏爱红色的导 演 ”。 在 所 有 色 彩 中 , 刺 激 幅 度 最 强 的 是 红 色 , 它 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 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红 高粱、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肚 兜、红衣女子等等。在影片的布景上, 他也格外注 意色彩的搭配, 就连家庭的室内装饰都令人难以想 象地运用了各种鲜艳的颜色, 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 击外, 更隐喻着看似平静的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怪 诞的问题。 《红高粱》中, 红绒花、红盖头、红轿子、红 兜肚、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夕阳、鲜血、大火 以及 “我奶奶 ” 透 过 红 盖 头 看 见 的 红 色 的 天 与 地 、 “我爹”眼中的主观化了的血红太阳、血红天空和 血红的高粱在飞舞。这红色基调, 经过张艺谋的修 饰与夸张, 一切都具有了无限的文化意味, 携带了 主观的审美信息。它既象征着青春、生命、自由, 又喻示着为争得这种自由同扼杀自由的恶势力所进 行的充满血与火的肉搏以及付出的代价。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在这一片沉重的灰色 迷雾中能有一点暖色调— ——红色, 无疑会给人以一 丝慰藉、一丝希望。这一点可怜的红色对那些女人 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有多大? 她们可以为这一点红 色长跪不起, 可以因为它焚烧后而万念俱灰……这 一点红色虽然是希望, 但更多地让人觉得是一种绝 望。一个女人一生的绝望。 《菊豆》中, 红色的运用更是淋漓尽致。菊豆 和天青在染房里生命交融时的热烈红色象征着生命 勃发的张扬, 蕴含的是作者对此的同情、赞扬和欣 赏 ;天 白 的 两 次 弑 父 都 是 在 血 一 般 红 的 染 料 中 进 行 的, 它所表现的是导演对于生命泯灭的一种悲壮感 慨和生命被扼杀的凄凉。这些表现性元素的运用为 导演更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向、历史观念提供 了充分的可能。 2.画 面 色 彩 细 节 的 艺 术 魅 力 所谓细节, 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 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在影视作品 里面, 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体现, 是由许许 多多的细节来完成的。张艺谋能将现实生活中常见 的平凡的细节通过精心的富有匠意的点染, 而赋予 它鲜活的生命。 《红高粱》里 “我奶奶”与 “我爷 爷”野合, “我奶奶”的红嫁衣在绿色高粱的注视 下, 鲜艳夺目, “点”与“面”的色彩构成呈现给 观众的是人与自然两种生命形态的统一, 是生命与 生命的撞击。 《菊豆》中五颜六色的染布、血红的 染液与菊豆和天青对性的恐惧和渴望在情绪上达到 了惊人的一致。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幽深、牢笼 般的宅院, 凄凉夜色中幽灵般的大红灯笼, “点 灯 ”、 “挂 灯 ”、 “封 灯 ”、 “捶 脚 ”、 “捏 脚 ” 等 , 无不暗示这深邃的大院正在上演一出出不可告人的 悲剧。 在色彩的运用上, 一般来说, 黑白片适于表现 严酷的历史, 适于表现严肃的题材; 而彩色片能够 传达欢快、喜庆、幸福、热烈等积极的情绪, 但在
2.画 面 色 彩 的 和 谐 张艺谋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一种虔诚的态 度、执着的追求, 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张 艺谋曾表示: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 最重要的一 点是求变, 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 增强自己的弹性 和 张 力 。” 摄 影 师 出 身 的 他 对 色 彩 在 影 片 中 的 运 用 更是独具匠心, 不断求索与创新。色彩, 最大众化 的艺术手段。张艺谋对色彩极为敏感, 他认为“色 彩 是 最 能 唤 起 人 的 情 感 波 动 的 因 素 ”, 因 此 他 自 觉 地把色彩作为运用手段。 《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 满眼都是支离 破碎、沟壑纵横、满眼毫无生气的黄土, 影片的色 彩也是以昏黄为主, 给人一种朦胧、昏黄的感觉, 再加以红门帘、红花轿、红棉袄等多处出现的红色 以及延安农民的黑裤和白羊肚手巾, 取其色彩的单 纯浓郁, 却是色彩鲜明, 在昏黄中透出了点点生 机。 电影《红高粱》中一望无际的红高粱, 呈现的 红色代表着生命的勃起和情感的宣泄。影片的结尾 出现了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血红的高粱漫天 飞舞。这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悲壮而苦涩。这种视 觉性的文化标志, 已不再是某种现实环境的真实再 现, 而是张艺谋通过色彩情感创造出来的文化意 念, 而传达给观众时就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了。电影
鉴于时间有限准备仓促, 本文仅对张艺谋电影 的画面色彩、从画面色彩看张艺谋电影的艺术魅 力、张艺谋电影画面的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 论述。本文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希望各位老师批评 指正。
一、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
1.画 面 色 彩 冲 突 从张艺谋所有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看, 构图 新颖、画面华美、色彩绚丽, 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 表现意识, 色彩效果极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 异常强烈。他往往选择那些富有强烈视觉性的物
恰好是严冬, 黑白胶片正好能够胜任这种情绪的表 现。反常规的色彩运用非常独到, 对故事的叙述起 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深 化了主题。 《英雄》中胡杨树下飞雪与如月双鱼似 的旋转, 黄灿灿的树叶与红彤彤的轻纱交相辉映, 伴随着色彩变幻的妙曼。这一 “武功意念化”的 “决斗”和色彩的虚灵与空静, 传达出东方文化所 欲达到的高、古、清、雅、逸的最高境界。张艺谋 电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艺 术涵养、成长的空间和“求诸中国文化底蕴, 追求 世界雅俗共赏”的定位等密不可分。对色彩的处理 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 而且 还非常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 把电影 色彩的语言表意融化为影片剧作的节奏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