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应用
一、前言
色彩意象是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效的应用可以更好得表现电影的内涵可以让观众更好的感知电影的内在含义,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色彩意象,张艺谋在他的电影中对颜色有着特别的追求,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热爱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他的电影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等无一不用了鲜艳绚丽的色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亦即色彩之旅,色彩就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写照,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深深地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画面色彩
一望无际的大红高粱地,如翡翠般的红高粱酒,桐红色的油脂皮肤、、、、、、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红高粱》红轿子、红衣服、红太阳、血红的天空、鲜血、、、、、、大量红色的运用色彩极为深郁、饱满、鲜艳、富有表现力,不仅是叙事的一部分,更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热烈、饱满。
《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延续了《红高粱》中的红之外,又增加了红轿子,红灯笼、黑布套、蓝院墙白雪等色彩意象。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呈静态的长镜头,凝固的空间,重压的气氛,正面的肖像描写,倔强而木然的月光,把观众置于颂莲所直面的不在场的画面之外继母地位,倾听她说“嫁人就嫁人”,“当小老婆们就当小老婆”,体味她的屈从与反抗,灰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色调之一,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画面,青灰色德尔枯死的瓦片,充斥了观众的视觉空间。
而在《菊豆》这部电影中,整个院存在以蓝色为主调的夜色中静溢地等待黎明,这一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了无数次,当天青从外面赶脚回来的时候,菊豆在杨金山折磨下呻吟,声音穿透了夜色,在整个时空回荡,加之各色鲜艳的染布,这一画面就具有了压抑、同情、抗争等含义。
《黄土地》当中,则以大面积的黄色土地、黄河、红嫁衣、红盖、头、黑粗
布棉袄白羊肚毛巾来表现作者的感情,饱满、凝重、温暖沉重,土黄为主调,黑豹为辅。
《我的父亲母亲》《英雄》中都是大面积单色的运用色彩对比强列,酣畅淋漓,分别以金黄和红绿蓝黑白为主关注人情性与爱情写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关注国家同民族命运。
三、色彩运用的特点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其独特魅力。
1、画面色彩冲突
从张艺谋所有拍摄导演的作品看,构图新颖,画面华美,色彩绚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色彩效果极度的夸张,冲突强烈,他曾说过:“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我希望给别人炸开了的感觉、、、、、、所以,色彩完全不用按照常规的去想,一定要强烈。
”他往往选择那些富有强烈视觉性的物象,来表达主题,《红高粱》是一大片一大片火一般燃烧的红高粱,《菊豆》中瀑布般挂着的“五颜六色”,《英雄》几乎收集了他最青睐的、最擅长的颜色,将红、蓝、黄、白、黑各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服装的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备了色彩本不具备的意义内涵。
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使用既有偏爱的主色调,更有不同色彩的混合,杂糅、对比,制造出一种单一色调无法比拟的效果,且色彩对比强烈与和谐同影片情节的起伏形成了一致关系。
《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黑棉袄与母亲红棉袄的对比,过去时空的色彩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对比,父亲的黑棉袄反衬出母亲的绚丽动人。
黑白是死亡、沉重的象征,彩色是生命浪漫的象征。
《大红灯笼高高挂》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地面,灰黑的院墙,青灰色的瓦与大红灯笼的对比,冷色是暮气、腐烂的象征,暖色是生机、自由的象征。
2、画面色彩和谐
张艺谋曾说:“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的反复求变,增加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在他的作品当中,绚丽的色彩、冲突、形式或异的强烈是为了对其内容服务的,在对比冲突中有高度和谐统一。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英雄》,《英雄》当中收集了多种颜色,人物服装的绚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用红白蓝三色呈现了三种故事的样貌。
浓郁到倾泻般
的色彩运用,好像在色彩中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盛宴,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些画面:黄叶漫天,两个女子凌空飞舞;碧波如镜,两个男子湖面掠过;飞流倾泻,一对男女瀑前过招。
这一幅幅画面都是精妙绝伦的,所有的色彩在这里结合的非常融洽。
其它的作品如《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满眼都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满眼毫无生气的黄土,影片中的色彩也是以昏黄为主,给人一种朦胧的昏黄的感觉,再加之以红门帘、红花轿、红棉袄等多处出现的红色,以及延安农民的黑棉裤和白羊肚手巾,取其色彩的单纯浓郁,却是色彩鲜明,在昏黄中透漏出点点生机。
《秋菊打官司》用红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相悖的故事。
3、淋漓尽致的红色运用
张艺谋的作品在色彩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色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作品。
如我们熟知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英雄》、《十面埋伏》等,每一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大量红色。
红高粱、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肚兜、红衣女子等等,不仅在影片的布局上,就连家庭内部的陈设上,都偏爱红色。
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是,就会感知全片被灰黄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高粱酒,血的色彩。
影片以开头就是一个年轻漂亮名气通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鼎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一直到那日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
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
表现最初的原始生命形式,欲望彻底的被解放与还原,高粱与人结合为一体,没有扭曲的形态,没有女人的重负与男人的猥琐,有的只是热血沸腾的活力。
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天人合一”的意境。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几个红色的画面让人影响深刻。
颂莲新婚之夜那满屋子的红灯笼让整个屋子充斥着红色,颂莲孤独地坐着,拿起红灯笼对着镜子望自己,神情悲戚,满脸泪水,人物的命运似乎已现端倪。
红色显得那么悲凉,颂莲发现丫鬟屋子里的红灯笼和针刺小布偶人,整个屋子的红色又酝酿着一场悲剧的诞生。
影片的最后,颂莲将三太太房里的灯全部点亮,整个屋子浓郁饱满的红
色又让人恐惧悲凉。
疯了的颂莲又将自己院里和房里封了的灯全部点亮,黑色的灯套在红灯笼的照射下十分醒目。
影片最后定格在红灯笼下颂莲的脸上,面无表情,悲剧达到了顶峰。
红色贯穿始终,见证了颂莲的悲剧命运;见证了农家四合院内的愚昧无知;见证了封建势力的残酷无情。
红色在《菊豆》中试欲望的代表。
张艺谋塑造的菊豆是一个有反叛精神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敢于反抗,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
那些丈多高,遮天蔽日的红染布一泻而下,述说着个人生命本能的强烈和对爱情的不可遏制。
红染缸见证了菊豆与天青热烈奔放的爱情,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压抑、扭曲与丧失的宿命。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不满于代表着封建权利的村长的不公,腆着大肚子,裹着红头巾,穿着红棉袄,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红辣椒,重复着蜿蜒的羊肠小道,一次又一次的走进政府的大门,把官司从村里打到乡里,从乡里打到县里,从县里打到市里。
尤其是那一串串的红辣椒,既是陕北乡土风情的写照,也象征了主人公秋菊的泼辣与固执。
四、结语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不仅使画面色彩绚丽,生动丰富,给人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助这一意象来塑造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更广阔的社会内容。
通过这些对比鲜艳,饱满热情又不失和谐统一的色彩画面,我们不仅看到了“我爷爷奶奶”的热情奔放,菊豆的勇敢反抗,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封建势力下女性的悲惨命运,看到了人性的扭曲、变形的宿命,有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让我们在色彩与情思交融的画面中,体会着那一份或深或浅的思想意义。
对人性、命运、爱情、亲情、欲望、名族陋习、封建礼教、乡村教育等方面通过色彩的描写一一表现出来。
把意象所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体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未来,中国电影教父——张艺谋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2、申载春,殷国栋《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
3、万洁,《论张艺谋电影中民俗的运用》,科文汇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