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本提纲涵盖2015年12月份正考和2016年4月左右重考考试范围)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复习,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特拟定本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

1、关于考试范围,所有的考试知识点都包含在本复习提纲和作业内。

答疑所讲内容超出复习提纲、作业范围的不做考试要求,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需要把握学习范围和难度。

2、关于复习重点,大家应以本复习提纲为指引,对照课本和视频教学课件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在上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参考开学初的《学习指导》中列出的重点内容和复习提纲中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二、参考资料本课程复习的参考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复习提纲(非常重要)。

期末考试的范围不会超出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串讲是根据复习提纲的内容进行的,具体讲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2.作业(非常重要)。

作业题目涵盖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对照最后公布的答案,认真学习和掌握做错的部分。

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注意画图和计算。

3.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

考试的难度要求和内容体系要求均以教材为准。

因此,大家应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视频教学课件为辅助复习资料。

注意:复习使用教材为: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使用范围第一章到第七章。

视频教学课件也是刘文忻老师主讲,大家可以网上点播。

4.语音答疑(非常重要)。

请大家一定参加语音答疑。

语音答疑的时候,老师会把教材的重要知识点都串一遍,对于大家进行期末复习至关重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两次的学习机会。

(特别提示:本学期两次语音答疑时间为:10月21日(周三)19:00-21:10,11月4日(周三)19:00-21:10,请大家务必记住时间,按时参加答疑)5.课程论坛中的“每周导学”。

总之,要以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复习提纲、作业和语音答疑资料,把重要知识点掌握透彻。

6.新版教材说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变动章节,且与我们相关的章节主要有:(1)原教材第5版第三、四、五章的标题分别更改为“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和“成本”,合并和调整了一些节。

(2)对原教材第5版第四、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第四章的长期生产函数部分保留等产量曲线和规模报酬分析,“成本最小化”、“产量最大化”以及“扩展线的分析”内容进入第五章。

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总成本的内容;此外,增加“干中学”的概念介绍。

(3)在六章增加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以及对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此外分别介绍了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三、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2、考试时间:90分钟3、试卷满分:100分4、试卷题型:名词解释、计算题、论述题。

注意:第一,名词解释要求对该名词所指称事物的本质含义有明确的认识,答出要点即可,不必长篇大论。

第二,对于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定要写明白,最后结果只占很小的分数。

第三,论述题中涉及到画图的,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画图时要注意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的部位,要理解图背后的具体理论。

因此,希望大家要在平时学习和做作业中,就养成画图和按步骤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各章节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循序渐近的推进期末复习。

关于以下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课程论坛上提问讨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基本内容以及弹性的运算和意义(视频教学课件第2章)1、 需要掌握的概念:理性人假设、需求 、供给、均衡、 供求定理、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 2、 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均衡价格和数量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0页)。

(2)弹性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8)。

例2-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 -=100,供给函数为P Q s 520+-=,求该商品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解:均衡即需求等于供给,有s d Q Q =,802010020520100=-==+-=-Q P P P 例2-2、 已知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计算A 、B 两点之间的弹性以及在B 点的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 P5 A P Q d 216-=3 B6 10 Q由A 点到B 点(降价):%67.1%13565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P P Q PP QQd 由B 点到A 点(涨价):%6.0%153103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P P Q PP QQd A 点与B 点之间(中点弹性):%1%1)3,553(1106353561022P Q -e 2121,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Q P P d当P=3时的点弹性:6.01032e =∙=∙-=Q P dP dQ d第三章:消费者选择(视频教学课件第3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均衡条件方法、拉格朗日方法都可以,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方法),参见例教材第7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

(2)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见后面的推导)2211221122112112215.021225.012115.020.5122112121221111221122112112221125.021215.012122115.025.0122115.025.01,215.025.0122M ,5.05.0X :222005.005.00L )( .. 21M ,,1321P MX P M X X P X P X P X P P PX X MU MU X X dX dU MU X X dX dU MU X U MX P X P P P MU MU P MX P M X M X P X P X P X P X P P P X X X P X P M d dLP X X dX dLP X X dX dL M L Mt s x x P P X X U Xp Xp XX Xp Xp XX Max ===+===⎪⎪⎭⎫⎝⎛==⎪⎪⎭⎫ ⎝⎛====+=====+==⎪⎪⎪⎪⎩⎪⎪⎪⎪⎨⎧=--==-⎪⎪⎭⎫ ⎝⎛==-⎪⎪⎭⎫⎝⎛=--+==+=-,,可得代入约束条件得到因此,,可得由均衡条件)解法二(均衡条件解法,同理,因此,可得:将上式代入第三个方程即可得:由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对三个变量求导为根据一阶条件(也就是建立拉格朗日函数:)解法一(拉格朗日方法法二均衡条件法)答案:(只要求掌握方的需求函数。

和商品商品,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消费者的收入为和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函数为: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例λλλλ均衡条件的推导: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 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PCC )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 序数效用论所推导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

(3) 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四章:生产函数(视频教学课件第4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7页)。

(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 短期生产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推导。

值。

C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500=Q 当产2)值。

Q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1000=C 当成本1)。

求:1=r 的价格, 3价格w , K L Q 产函数 已知某企业1-44143量资本劳动的为的生、例==(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法求解)解:250250.K L 1000K 3L L K 3LK3)(41)(43//MP MP CrK wL //MP MP41434341K L K L =======+======+==L K K L Q KL L K dK dQ dL dQ r dK dQ dL dQ 则,件,即将其代入第二个均衡条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解:用均衡条件求解ω2000K 3L C 500L K L K 3LK3)(41)(43//MP MP Q//MP MP 4341K L 4143K L =+===========得:,代入第二个均衡条件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解:用均衡条件求解KL L K dK dQ dL dQ K L r dK dQ dL dQ ω第五章:成本论(视频教学课件第5章) 1、 需要掌握的概念: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2、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第133页)。

(2)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参见教材第142页)。

例: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解答:解释短期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不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1)TC是TFC与TVC的和,TFC保持不变,TVC和TC以斜率先递减后递增的形式上升(2)MC为TC的斜率,同时也为TVC的斜率,MC先递减后递增,MC最小值对应着TC和TVC的拐点(3)AC为T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A VC与AFC的和,A VC 为TV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AFC是TF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AFC不断下降,A VC和AC均先下降后上升,由于AFC的影响,A VC的最低点出现的快于而且低于AC的最低点。

(4)MC与AC的交点是AC的最低点,MC与A VC的交点是A VC 的最低点Q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视频教学课件第6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生产者剩余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6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