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ppt
(精品)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ppt
第五单元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互利双赢
小于,某中专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毕业, 22岁开始创 办建筑装饰公司,短短几年在业内就已小有名气。他说 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心为客户着想。拿到一个工程项 目,如果选择廉价材料和报酬低的工人,短时间自己可 能获利,但结果是失去更多的机会;反之,多为客户着 想,严抓质量,客户满意了,就会口口相传,带来更多 的客户,自己的利益也就得以实现,达到企业与客户的 “双赢”。
如何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2020/3/3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池塘垂钓。这两个人充分施展自 己的看家本领,一会功夫,皆大有收获。
这时,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 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到 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 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收获。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孙茂珲是一名消防队员,他爱自拍、会滑 板,他工作努力,参军三年五次立功受奖。 2012年2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突 发大火,作为搜救组成员之一的孙茂珲,头戴 面罩、身背氧气钢瓶,和战友一起迅速展开了 搜救工作;经过两轮搜救,130多名被困员工被 成功营救。当得知还可能有遗漏的需要救助的 人后,孙茂珲请求再次进入火灾现场:“队长 ,让我和浩君再进去看看吧,我们熟悉里面的 情况!”就这样,孙茂珲和王浩君第三次探入 火海深度搜救,不幸牺牲。
启示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 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有谁不愿 意干呢?
案例二:丛飞的感人事迹
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 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 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 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 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 ,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 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 得令人难以置信。后来,丛飞 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 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 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他人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 孙茂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用生 命诠释了当代青年人的义利观。结 合孙茂珲的感人事迹,谈谈在义与 利发生冲突时,你会做出何种选择?
假如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每天都需要喝水、吃饭,需要阳光、空气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6
与其他生命 一样,人类也 有生老病死, 人总要受自然 规律的制约。
总结: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 延续的前提条件,是人与其他动物 的相似或相通之处。
7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 孩。小的约两岁,带回不久就死了。大的约八岁, 女孩,取名卡尔玛拉。由于她自幼生长在狼窝里, 在回到人类社会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难改狼 的习性。她怕强光,喜食生肉,夜里嚎叫,四肢爬 行。经辛格悉心照料与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 立,6年学会行走,7年学会45个词,到17岁临死时, 其智力水平才相当于4岁的正常儿童。这说明, 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失去了人类社会的 生活条件和环境,其人性也会随之丧失。
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离不开社会。人一旦离 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 的统一
10
2020/3/3
一年轻人问父亲:我想开商店,先准
备什么呢?父亲说:要做的事很多,如打 扫街道,帮忙送信,对需要帮助的人伸把 手……年轻人半信半疑,但还是照父亲说 的一一做了。半年后,年轻人的商店营业 了,来的顾客非常多,差不多一条街上的 街坊邻居全都成了他的客户,生意越做越 大。
人生发展要实现个人利益,必须要正确处理 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人生经常遇到 的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表现为有时候坚 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它们又 是统一的,有的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 以 “利他”。
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有一个盲人走夜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 个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 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 盲 人说:“我提灯笼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 让别人看到我、不会碰到我。”为别人照 路,也照亮自己。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 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 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事实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利益的 实现都离不开他人,利己与利他是统一 的。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割裂的观点 是不正确的。一个人要想得到发展,就 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福利。
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 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 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 赢”。
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公 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他非常想得 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试 官的提问对答如流。他看出面试官对他的表 现非常满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在 争取。为了坚定面试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 出可以拿出自己在原公司时开发的应用程序, 相信对新的公司会有价值。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 ,把所有时 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筐鱼,还 认识了—大群新朋友, 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 声“老师”,备受尊崇。而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 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他人的乐趣。当大家圈绕着他的 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 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个性不同。其中一人性格 孤僻,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 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 “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 决窍钓到鱼,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双方一拍即合。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 钓术, 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