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气质: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3、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以对缺乏的感受体现出来。

4、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二、填空1、在心理学历史上,一般把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3.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4、个性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结构成分。

5、注意是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从信息加工理论观点看记忆包括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基本环节。

7、_定势_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8、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脊髓_ 和___脑___两部分。

10、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月儿弯弯照九洲”说明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2、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

13、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一种结果期待,另一种是效能期待。

14、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15、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_、___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三、选择题1.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这是()。

A.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 感觉后效D.感觉的相互作用2.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

A.进行复述B.加大记忆组块C.把记忆单元化小D.避免干扰3.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有时难以发现句中的个别漏字或别字。

这符合知觉的()规律。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5.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较好()A.33%B.78%C.100%D.150%6.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情绪的发展要早于情感B.情绪比情感稳定C.情绪表现外显性D.情绪的生理性7.小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解答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这是思维过程的()A.抽象B.综合C.概括D.具体化8. 对双关图,可以用知觉的下列特性作出解释()(A) 对象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9. 古人言:“忧者见之则以忧,喜者见之则以喜”这正是()的生动描述。

A. 激情;B. 心境;C. 紧张;D. 焦虑10. 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A)<100 (B)<70 (C)<50 (D)<2511.在电话本上看了一个电话号码后马上去拨打这个电话,拨完后就忘了这个电话号码,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12.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3.在头脑中把同一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A.比较B.综合C.抽象D.概括1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15.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16.“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17. 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A)<100 (B)<70 (C)<50 (D)<2518.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问答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再认D.回忆19.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下列哪种抑制()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自然消退20. 对双关图,可以用知觉的下列特性作出解释()(A) 对象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21.高级神经活动强、平衡且灵活型的人,其神经类型和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22.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心理活动在指向不同的对象,这称为注意的()A.分散B.转移C.分配D.分心2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A.后象的作用B.适应的作用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2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被称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 D 功能固着25.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 逻辑思维26.写美术字时,在字的旁边加些笔画,使字产生立体感,这是利用()A.视觉对比B.感觉对比C.视觉适应D.视错觉27.下列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28、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个组块。

A.5±2 B.7±2 C.9±2 D.8±229、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

A.感受性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阈限30.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较好()A.33%B.78%C.100%D.150%1.A2. B3.C4.B5.D6.B7.D8. C9.B 10.B11.B 12.A 13.C 14.C 15.D 16.B 17. B 18.D 19.A 20. C21.C 22.C 23.A 24.A 25. C26. D 27. B 28.B 29.C 30.D四、简答题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7分)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基本层次:①生理需要;0.5分②安全需要;0.5分③归属与爱的需要;1分④尊重的需要;1分⑤求知的需要;1分⑥审美的需要;1分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1分7、简述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3分①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②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③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2)联系:3分①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③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8、简述短时记忆的基本特征。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5-9个组块。

(1.5%)(2)信息储存的时间较短,大约在1分钟以内(1.5%)(3)又称工作记忆,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1.5%)(4)复述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1.5%)13、简述遗忘规律及影响主要因素。

(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分(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a、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

1分B、有重大意义的材料记得牢。

1分C、识记材料的性质:动作技能、形象材料记得牢;语音、抽象材料较易忘。

1分D、识记的数量。

数量越多,记忆的时间次数就多。

1分E、识忆材料的排列位置。

头尾较易记住,中间位置较易忘记。

1分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在小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15分)1、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c.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d.新异的刺激物 4(2)人的主观状态: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机体状态、知识经验等。

2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活动的深入理解(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个体的意志努力;对活动的精心、合理组织 4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转变,结合实际:5分2、什么是创造力,我们的教育工作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5分创造力是指产生具有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产品的能力(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学校中)(3%)(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3%)(3)改革评价机制;(2%)(4)改革现有课程;(2%)(5)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2%);(6)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2%)3、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场景,让学生表演、制作、辩论.演讲,在社区生活中展开学习,有利于产生角色效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情景和道德感的发展。

试用从情绪和情感分析上面材料的心理学原理。

(15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过程总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绪体验的参与,情绪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与效率。

表现在三种功能上: 1(1)情绪的认知性功能 2即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

情绪使得内驱力信号得以放大、提高和补充(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2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渲染性。

2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人们对认知过程的集中注意或分散注意,从而影响认知的效率。

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

2 由于心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弥散性的,它不仅影响认知过程的质量,而且还影响认知过程的效率。

因此,心境的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认知的各种过程。

2结合实际4分5、林老师是一名小学5年级数学教师,他们班学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成绩也不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