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


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
MRI平扫左侧额、颞、顶 叶交界区见一形状不规则 的占位性病变, T1WI(A) 呈等低信号,T2WI(B) 呈高信号,水抑制像(C)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 (D)病灶强化不明显, 灶内见条状钙化(A~C,↑) 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 线结构轻度右移
胶质瘤影像检查流程图

(a)
幼儿脑室内巨大脉络丛乳头状瘤
术前
术后
5岁,女,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前、术后
5.中枢神经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
肿瘤,约占颅内肿瘤0.1%-0.5%左右, WHO分类将其归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 经元-胶质肿瘤,Ⅱ级
典型的中枢神经细胞瘤起源于侧脑室
中近 Monro 孔区,但也可能起源于第 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外可以发生于 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如颅神经,鞍区甚
四脑室室管膜瘤
MRI T2WI(A)示四脑室区高 信号为主的异常信号(↑),矢 状面T1WI(B)肿瘤呈不均匀 略低信号(↑),幕上脑室扩张、 积水;增强扫描(C、D)肿瘤 呈斑片状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
女性,14岁。肿瘤位于第四脑 室,T1WI(a)呈等低信号, T2WI(b)以高信号为主,内 可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囊 变区;增强扫描横断面及矢状 面(c、d)显示肿瘤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A) shows an axial image of a 6 year old child with a classical medulloblastoma. B) shows an axial image of an 8 month old child with medulloblastoma with extensive nodularity (MBEN).
至颅底。


影像学特点
CT: 上表现多样,一般呈等密度,常可见到高密度的钙化。最常见 的是有临床表现的巨大脑室内病变,常伴有脑积水的双侧脑室扩大, 或病变发生在第三脑室并引起脑室周脑脊液外渗。增强为明显强化, 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

MRI:信号不均一,这可能与肿瘤有囊性、实型、富血管性、钙化及 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T1 WI等信号的实体肿瘤,低信号的的钙化区 及血管的流空;T2 WI肥皂泡样的高信号囊肿病变,等信号的实体部 分;增强可见到不均匀强化。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
大脑胶质瘤病
A~C为大脑MRI横断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示单侧大脑半球病变,肿瘤侵及颞 叶白质向上延伸 至顶叶、枕叶,并由白质向皮质横向生长;D: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 脑实质未见明确增强;E~H为横断面液体 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示单侧大脑半球病变, 横向顺着胼胝体纤维侵及对侧大脑半球,再纵向沿白质纤维浸润



影像学特点
脑室内分叶状肿块,常合并脑积水。
CT:多数呈等或略高密度,少数低或等低混杂密度,边缘多 分叶,约25%伴点状钙化,少有囊变。增强多呈均匀强化。

MRI: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呈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
略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多呈均匀增强。
右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三脑室后部脉络丛乳头状瘤
桥小脑角。

影像学特点: CT:平扫呈边界清楚稍高密度影,夹杂有低密度,瘤内常有 高密度钙化表现,幕上钙化与囊变较目下多见,部分幕上肿 瘤位于脑实质内,瘤周脑组织轻至中度水肿。

MRI:T1WI为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呈中度至明 显强化,部分为不规则强化。
左侧侧脑室内室管膜瘤
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体 部及三角部内占位性病变, T1WI(A)及T2WI(B) 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后 (C、D)病灶呈不均匀强 化。双侧脑室明显扩大

放射性坏死:多见于放疗后6个月,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手段鉴别
放射性坏死和肿瘤残留/复发。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胶质瘤病(Ⅲ 级)
男性,15岁,右侧颞顶叶、左侧顶枕叶占位性病变。T1WI(A)为均匀低信号,T2WI(B) 为均匀高信号,FLAIR(C)为均匀等信号,边缘可见轻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D、E、F) 肿瘤呈明显环形强化,瘤壁可见结节样强化。
幕上跨脑室室管膜 瘤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 膜瘤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
囊实性、钙化、不均匀增强
Anaplastic ependymoma 间变性室管膜瘤
多囊、不均一强化
岩斜区室管膜瘤
4.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发生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
占颅内肿瘤0.5%-1%,好发于儿童,成人多见于第四脑室, 儿童好发于侧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特点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
Ⅰ、神经上皮性肿瘤 Ⅱ、颅内及脊柱旁神经肿瘤 Ⅲ、脑膜肿瘤 Ⅳ、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 Ⅴ、生殖细胞肿瘤 Ⅵ、鞍区肿瘤 Ⅶ、转移瘤
Ⅰ、神经上皮性肿瘤
1.星形细胞瘤
2.少突胶质细胞瘤 3.室管膜瘤 4.脉络丛乳头状瘤 5.中枢神经细胞瘤 6.松果体细胞瘤 7.髓母细胞瘤 S PNET 胶质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在 MRI 上的典型表现
There is “bubbly” appearance due to numerous intratumoral cystlike areas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 MRS 特点是在 3.5ppm 处有一峰值, 即甘氨酸(甘氨酸是未成熟神经元中,重要的神经递质)
胶质母细胞瘤
MRI (A) T1W; (B) 增强; (C) T2W (D) FLAIR
右侧颞顶枕叶少突胶质细胞瘤
CT增强扫描见右侧颞顶枕叶三 角区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不 清,其内见大量弯曲条带状钙 化(↑),病变累及大脑大静脉 池
CT平扫(A)显示右侧 颞顶叶大片钙化,肿瘤 强化(B~D)不明显
假性进展:多见于放疗后3个月,少数患者可见于10个月内,常表
现为原强化增加,需结合临床判断,4周后复查MRI增强,以确定为
假进展还是真正肿瘤进展/复发。

假性反应:抗血管生成药物常导致血管渗透性破坏的恢复,表现为
原有MRI强化减少。甚至用药后1天即可表现为强化明显减少。此时 需要用T2/FLAIR和DWI进行判断。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男性,5岁,小脑蚓部 巨大占位。T1WI(A、 C)呈均匀低信号, T2WI(B)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D、E、F) 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 第四脑室受压闭塞, 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男性,11岁,小脑蚓部占位。T1WI(A、C)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稍 高信号;增强扫描(D、E、F)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四脑室受压闭塞,幕 上脑积水。
CT均以增强、伴脑积水
MRI增强较均匀
三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CT:四脑室占位,增强明显,梗阻性积水
MRI
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术后1年 T1-weighted image. (b) T2-weighted images (c) Axial section CEMRI scan. (d) Sagittal section CEMRI scan
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 瘤(Ⅱ级)
女性,33岁,左额叶占位 性病变。T1WI(A)呈不 均匀等低信号,T2WI(B) 呈不均匀等高信号,,边 界不清,内部可见片状极 低信号钙化(↑);增强扫 描(C、D)呈不均匀强化, 中线结构轻度右偏,侧脑 室受压变窄。
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
女性,54岁,右额叶占位。T1WI(A)呈稍低信号,与正常脑灰质相近,T2WI (B)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点状极低信号钙化;增强扫描(C、D)呈轻度散在 强化,占位效应不明显。
A) a 4-year old child with an ETANTR B) an 8-month old child with medulloepithelioma C) a 6-year old child with a supratentorial PNET. D) a 9-month old child with pineoblastoma.
tips:囊实性小脑病变,不均一强化
星形细胞瘤Ⅱ级
颅脑MRI T2WI(A)、T1WI增强(B)显示脑内巨大囊性坏死占位病灶,DTI图像(C)见病 灶内神经纤维束明显破坏,仅少许纤维残留。
tips: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信号相对均匀,无明显增强
胶质瘤(Ⅱ-Ⅲ级)
女性,39岁,桥脑偏左侧占 位。T1WI(A)呈不均匀低 信号,T2WI(B)呈不均匀 高信号。增强扫描(C、D) 呈明显不均匀环形强化,第 四脑室受压变形。
左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Ⅲ级)
MRI平扫示左小脑半球占 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1WI(A)呈低、等混杂 信号(↑),T2WI(B)呈 不均匀高信号(↑);增强 扫描(C、D)病变呈不规 则蜂窝状强化,脑干、四 脑室受压变形向右侧移位, 伴阻塞性脑积水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左侧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 累及左侧额叶、顶叶、颞叶,左侧侧脑 室受挤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 T2WI(a)呈混杂高信号影,T1WI(b) 呈混杂低信号影,水抑制像(c)呈混 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d,e,f)可 见病灶成花环状强化,中央坏死区无强 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
左侧颞叶不规则形状的占位性 病变。T1WI(a)呈不均匀低 信号(↑),T2WI(b)呈混杂 高信号(↑),灶周水肿明显, 左侧侧脑室后角受挤压变窄, 中线结构右偏;增强扫描(c, d)病灶的周围部分强化明显 (↑),形态呈不规则的花环 状强化
右额叶胶质瘤(Ⅲ级)
男性,52岁。右额叶占位性病 变,边界不清楚。 T1WI(A) 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等 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C、 D)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可见囊变坏死未强化区,中线 结构左偏,侧脑室受压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