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课程秋季网络考试改革方案教案资料

组织行为学课程秋季网络考试改革方案教案资料

组织行为学课程秋季网络考试改革方案一、课程性质、目前的考核现状及改革思路坚持目标管理,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以网考促进中央电大的教学改革,这是在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从教学管理到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考核模式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种以课程为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手段从目标到结果实施全过程监控的教学模式的纵深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有的课程改革就是要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改革自2006年秋在全国电大范围年开展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并积累了很多关于网考试点的工作经验,并且2007年秋季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以便不断总结积累试点经验,探索并完善网考模式。

根据考试中心关于考试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特提出本课程的网络考试改革总体设计方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专科和本科各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或限定选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该课程在内容和学习上表现为理论与实际有有机结合难度较大,而要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必须将课程的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上下功夫,特别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土化”工作。

同时,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源于国外,理论与中国的实际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本土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测评也应体现这一教学要求,突出其应用性和可接受性,这就是本次考试改革要突出的重点。

现在执行的考核方式的主要不足是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基本目标不太一致,形成性考核以考核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主,终结性考核除继续坚持考核能力外,还有相当的比重兼顾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即知识性的考核),这样的分工虽然从理论上讲是有道理的,但操作上容易造成教学、平时的练习与终结性的考核相脱节现象,使得教学以应付最终考试为主,忽视和应付形成性考核。

本次考核改革将力争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目标一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要兼顾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要巩固形成性考核所做的努力,改变终结性考试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直接问答的测试方式,而以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解决实际中的实例与现象进行。

现行的形成性考核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反馈较慢,从形考任务的布置到提交并经辅导教师点评往往需要四周的时间,使得形考任务讲评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本次改革将通过网络实现形考任务的及时布置与提交,及时反馈与讲评。

二、考核方式本次改革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形成性考核由五次大的形考任务和平时课堂问答与讨论构成,其中形考任务占总成绩的50%,平时课堂问答与讨论占总成绩的10%。

三、形成性考核中央电大规定形成性考核所涉及的基本教学内容、题目的基本要求和框架,教学点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细化、加入一些限制性条件或进一步的要求。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讨论的内容,形考成绩要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因此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包括形考任务任务和平时学习行为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每次形考任务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前五次任务涉及课程的核心内容即导论、个体行为、激励、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等,通过五次任务掌握课程的主要框架。

第六次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平时成绩以及在网上的学习情况来给分,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媒体上网浏览学习资源和通过电子邮箱与论坛开展讨论、到学习中心听面授辅导课、及采用传统的文字媒体看书自学作笔记等学习行为。

具体来讲,一个学生在本学期的平时学习行为考核包括至少有8次课堂听课、到“电大在线”网和省校网站上发帖不少于8次参加网上答疑讨论活动、上网发邮件数量不少于5次问答、上网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上网浏览课程教学资源不少于22次、自学不少于35节内容(全书36节)的笔记,考核学生自学、听课和网上学习表现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第一次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

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正确人本管理和权变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性假设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对组织行为学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编制个性理论。

解题提示:1、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权变管理思想2、运用个体行为理论注意:要求独立完成形考任务。

第二次任务内容: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是在怎样的激励下成长的。

具体的内容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

目标: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要求: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中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的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每组5—6人)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解题思路:运用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注意:讨论前一定要请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或网上的录像资料……第三次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群体行为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领导行为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提示:1、运用群体行为理论2、运用领导理论第四次任务内容:社会调查报告目的: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去分析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的组织行为学和开发的现状,要求: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企事业单位,对它的主要领导者进行一次访问,请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写出一个300字至500字的调查报告。

要求说明以下内容:1、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住址、主要经营活动或工作内容;2、该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现状及问题;3、重点分析该单位的领导班子素质和工作作风?4、你的收获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注:上述报告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你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咨询一些专家,也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些资料来左证你的观点。

要求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解题思路:综合运用相关章节的理论第五次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组织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组织设计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组织发展等管理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运用组织理论2、运用组织设计理论3、运用组织变革与发展理理论第六次任务学生完成组织行为学课程考核改革试点网上调查问卷并提交。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平时成绩以及在网上的学习成绩直接给分,也可以参考以下公式计算出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得分,本次总分为100分。

平时成绩S=(N/8*30%+O/22*10%+P/20*20%+Q/5*5%+J/8*30%+R/33*5%)*100其中:N表示到“电大在线”网和省校网站上发帖不少于8次N=IF(E+H>=8,8,E+H),其权重为30%O表示上网浏览课程教学资源不少于22次O=IF(F+K>=22,22,F+K) ,其权重为10%P表示上网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P=IF(G+L>=20,20,G+L) ,其权重为20%Q表示上网发邮件数量不少于5次Q=IF(I>=5,5,I) ,其权重为5%J表示上面授课或远程辅导课总次数J=8次课,其权重为30%R表示自学笔记涉及的内容数量,一学期不少于35节(全书36节)内容的笔记即M>=35 则R=IF(M>=35,35,M) ,其权重为5%四、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开卷(网考)终结性考试题型及样例:(一)矩阵配对题(本题10分。

请将以下概念和后面的文字解释进行匹配)A、组织B、组织设计C、组织结构D、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E、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即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有关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

F、是一个组织内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确立的相关形态。

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工作效率。

配对答案:1、AD2、BE3、CF(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1、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答案:ü(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A、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B、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C、霍桑试验D、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答案: C(四)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正确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1.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

A、社交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E、相互尊重的需要答案:ACDE(五)案例选择题(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每小问4分,共28分)贾厂长的管理模式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

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

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

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

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

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

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

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