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班级姓名学号计分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嘶.哑(sī) 分.外(fèn) 娉.婷(pìng) 浮.动(fú)B. 摇曳.(yè) 折.腰(zhé) 鲜妍.(yán) 可.汗(kě)C. 妖娆.(náo) 海峡.(xiá) 红晕.(yùn) 凝.望(níng)D. 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飘逸.(yì) 轻灵.(líng)【答案】D【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D项注音全部正确。
A娉婷(pīng)。
B可汗(kè)。
C妖娆(r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妖娆优戚生机勃发呢喃软语B. 黎明流盼屏气凝神江山多娇C. 汹涌丰润暴风骤雨尽态极颜D. 坟墓喉咙涛涛不绝稍逊风骚【答案】B【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B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A忧戚。
C尽态极妍。
D滔滔不绝。
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________。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B. ③①②④C. ④①②③D. 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C项排列顺序最恰当。
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句承前解说张元济先生话语的意思,注意“的确”二字;①②两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具体说明读书的作用;③句总结放最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答案】C【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将“并且”改为“而且”;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5.(1)山舞银蛇,。
(毛泽东《沁园春·雪》)(2),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杜甫《月夜忆舍弟》)(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用《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答案】(1)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2)露从今夜白无家问死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驰”“蜡”“婵娟”等字词的书写。
(三)按要求答题(共9分)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
(4分)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答案】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的理解与掌握。
影响物候的因素有: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由材料中的“山上”“山间”“山脚”以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可知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
7.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5分)(1)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
(2分)(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3分)【答案】(1)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
(符合画面主题即可)(2)示例春光迷人,花枝招展,蝴蝶翩翩起舞,绿草如茵。
姐弟俩背靠着背,席地而坐,捧着书本,陶醉其中。
阳光洒在了脸上,知识滋润了心田。
(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1)标题既要扣题又要醒目,根据人物活动(读书)及环境(满眼春色)拟写。
(2)首先确定描写顺序,可先描写环境后写人物活动;然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注入情感,做到有情有景。
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可运用修辞手法。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7分)(一)高价补硒是否必要?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高硒水果”、“富硒康”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硒,1817年由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是“月亮”的意思),化学符号是SE.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A族,是一种非金属。
硒是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硒被誉为“生命的火种”、“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天然解毒剂”和“健康的保护神"等,研究表明硒在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潜能。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与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结合形成健康和长寿的杀手——“活性氧自由基”。
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是使人类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同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由基威胁,机体形成了一整套抗氧化防御体系,而硒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希腊雅典大学DuntasLH等人总结了近年来与硒相关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发现,当给缺硒人群补充一定量的硒后,许多之前受损的生理机能会得到明显改善。
硒是癌细胞的有效杀伤剂,它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提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
波兰科学家曾在2008年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及食物含硒量低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含硒量高的国家和地区。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德国研究人员对近十年来硒与心脑血管系统正常功能及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较好的作用。
虽然目前关于确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然而迄今为止,硒维系人体健康的主要分子机制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未来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越来越多硒相关的生物学实验并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发掘并验证硒的“洪荒之力....”,服务人类健康生活。
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硒高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
蔬菜中如荞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一定量的硒。
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
正常人群,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需特别的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即有保健作用。
补硒需要精确到微克,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有些人自认为缺硒,就把富硒食物当作营养品来长期服用,使人体处在一个高硒状态,而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硒中毒。
一旦硒中毒,人体会表现出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头发脱落、指甲变厚、皮疹、皮痒、面色苍白、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测来确定。
8.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拟写的好吗?请说明理由。
(3分)【答案】好。
题目所示问题指向现实生活现象,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的兴趣;题目也统摄了文章的说明内容暗示了硒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解析】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说明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如“高价补硒是否必要?”从手法上讲,是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从内容上讲,点出了文章的说明内容,暗示了硒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标题是读者接触说明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说明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9.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3分)【答案】首先,由现实生活现象引出对硒元素基本知识的介绍:接着,说明目前研究发现的硒对人体健康可能具有的潜在作用;最后,指出“补硒"的正确认知。
【解析】考查说明思路。
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
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如文章首先介绍硒元素基本知识,接着说明硒对人体健康具有的潜在作用,最后指出“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的结论。
这样使整个说明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文中加点词语“洪荒之力”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案】指硒元素本身具有的益于人体健康的强大作用力。
【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洪荒之力”的含义的把握。
答案可分析3—7段的内容,把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洪荒之力”的答案,即硒元素本身具有的益于人体健康的强大作用力。
答此题必须读懂上文的内容,切忌断章取义。
并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
11.为什么说“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3分)【答案】1)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