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专题三《新型城市化中的城乡一体发展》习题集单选题:1.“核心区”的要素和产业为什么扩散?正确答案是:(D)A 自我调节的结果B 自我优化的结果C 自我适应的结果D 自我强化的结果2.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此新型城市即为“____” 正确答案是:(B)A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B 田园城市C 工业城市D 现代城市3.“田园城市”概念最早在《____》中提出。
正确答案是:(A)A 明日的田园城市B 共产党宣言C 未来的田园城市D 家4.____城市化是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是:(A)A 新型B 工业C 农业D 现代5.中等收入陷阱是在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____美元出现的。
正确答案是:(C)A 1000B 2000C 3000D 40006.古代城市的产生是____的后果。
正确答案是:(D)A 农商分离B 体力劳动和脑力分离C 工农分离D 城乡分离7.广州新型城市化应是更____、更包容的城市形态。
正确答案是:(A)A 开放B 自由化C 信息化D 绝对化8.第十次党代会五年发展指导思想提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____”核心任务。
正确答案是:(A)A 幸福广州B 新型广州C 满意广州D 现代广州9.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正确答案是:(A)A 要素和产业的集聚与扩散B 工业和农业的集聚和扩散C 农村和城市的集聚和扩散D 经济与政治的集聚和扩散10.城市化最深层的动因是:正确答案是:(A)A 经济B 产业C 工业D 服务11.相对于整个经济区域,就单个城市的发展过程而言,通常是通过产业和居民的双重集聚实现的,不论是近代的商业大城市还是工业大城市,都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和人口集聚的____过程。
正确答案是:(A)A “极化效应”B “集聚效应”C “集中效应”D “集合效应”12.“区域统一体”理论是谁提出?正确答案是:(B)A 克拉仑斯·斯坦因B 刘易斯·芒福德C 亨利·赖特D 马克思·伟伯13.在“区域”的尺度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种空间镶嵌图,依照国际上的平均估计,城乡二者之间地理空间的面积之比约为:正确答案是:(A)A 1︰50B 1︰40C 1︰30D 1︰2014.马克思认为,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____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
正确答案是:(C)A 公有B 集体所有C 私有D 全民所有15.我国面临所有挑战汇合为“____收入陷阱”。
(B)A.低等B.中等C.高等D.初等16.所有城市都是为节约____成本而存在。
(D)A.损耗B.劳动C.生活D.交易17.“____分离和对立”表现为以往城市化的一般范式。
(A)A.城乡B.城郊C.工农D.工商18.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区域圈层特点是:(C)A.多圈B.多核C.多圈和多核D.叠加和整合19.比较密集的城市区域较易形成:(B)A.城市带B.都市带C.城市和都市带D.大城市带20._____是需要保障其公民的基本权益并获得政府补偿。
(A)A.农业人口B.城市人口C.农业常住人口D.城市常住人口21.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积极推进______基础的固化到户,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土地入股的新型合作组织,培育农村发展的内生机制。
(A)A.个人股权B.集体股权C.个人和集体股权D.所有制股权22.“新型城市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态:(B)A.夹工夹农夹三产B.夹城夹镇夹村落C.夹山夹水夹绿带D.夹城夹县夹村落23.经济区域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包括____。
(C)A.经济中心B.经济腹地C.经济顶峰D.经济网络24.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____次代表大会于2011年12月23日至27日召开。
(C)A.八B.九C.十D.十一多选题:1. 城乡一体发展中的“旧城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是:ABC)A 旧城的生命力在于宜居和宜业B 宜居和宜业直接表现为“人口”和“产业”的双重同步集聚水平C 必须从提高人口和产业的同步集聚水平入手D 必须从提高家庭和工业的同步集聚水平入手2. “新型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包括: (正确答案是:BCD)A 是“以环境为本”还是“以人文为本”B 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C 是“城乡对立”还是“城乡融合”D 是“质量型”还是“数量型”3. 推进中心城区的“退二还一”中的“一”是指以适度恢复和发展____、____农业为承载的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
(正确答案是:BC)A 原生态型的B 都市区型的C 现代的D 怀旧的4. 产业和人口的同步再集聚中,立脉包括: (正确答案是:ABCD)A 人脉B 文脉C 商脉D 史脉5. 通过三个“等值化”协调地推进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是:ACD)A 建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配套的市、县(区)、镇财政体制B 建立以资产和劳动力入股的新型合作组织C 建立以土地入股的新型合作组织D 限期解决北部山区镇、村突出的基础设施等差距6. 广州市走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面临的挑战有: (正确答案是:ABCD)A “摊大饼”式发展B 包括人口向城市聚集C 包括城市功能、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向乡村拓展D 城乡人口、城市功能双向流动7. 广州市走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机遇包括: (正确答案是:AB)A 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国家的宏观政策B 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粤港澳台合作纵深推进C 南沙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D 广州城市的软、硬实力大幅提升8. 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双重再集聚的关键是: (正确答案是:AB)A “退二进三”B “退二还一”C “退二进四”D “退三还一”9. 城乡之间的3个“等值化”是: (正确答案是:ABCD)A 公共财政投入农业和投入其它产业的支出基本等值B 投入农业和投入其它产业的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等)的回报应基本等值C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D 城市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的社会地位完全平等10. 城乡一体发展的“一体化”目标包括: (正确答案是:ABCD)A 城乡规划一体化B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C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D 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11. 围绕“等值化”的实现来设计政策体系,以推进新型城市化,要做到: (正确答案是:ABCD)A 农业是需要补贴的B 农村地区是需要对其被预支的发展权进行补偿的C 欠发达地区是需要对其被预支的发展权进行补偿的D 农业人口是需要保障其公民的基本权益并获得政府补偿的12.在中心城区以建设成片绿地,从而全方位推进____与____,这是与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BC)A.公共交通设施B.生态基础设施C.环境的再造D.垃圾处理13.城乡一体发展中的“乡村发展”的整体思路是____、____、____三位一体。
(ABD)A.工B.城C.商D.农14.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双重任务是:(AC)A.“乡”的升级B.“镇”的升级C.“城”的转型D.“镇”的转型15.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包括:(ABCD)A.城乡“通信网络”差距B.城乡“电网”差距C.城乡“路网”差距D.城乡“水网”差距16.新型城市化的根本目标是:(BC)A.城郊融合B.城乡融合C.一体发展D.整体跨越17.同步推进中心城区的“退二还一”,以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实现“____”和“____”。
(AD)A.宜居B.宜家C.宜住D.宜业18.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包括:(BCD)A.城乡社会福利差距B.城乡医疗卫生差距C.城乡社会保障差距D.城乡教育差距19.2002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市化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ABD)A.发达国家城市化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C.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化D.转型国家城市化20.由于人口和产业的扩散,产业结构调整,原核心区可能出现三种前景,包括:(BCD)A.带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新的工业产业群的出现,新的核心区占主导地位B.带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新的工业产业群的出现,原来的核心区仍保持主导地位C.区域原核心区工业产业群外迁,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D.区域的第三产业群随着新兴工业群在边缘区聚集,原核心区走向衰落是非题:1.20世纪60年代,广州市还不足200万人。
正确答案是:(√)2.目前,广州市常住人口已达1200多万。
正确答案是:(√)3.广州市常住人口占广州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正确答案是:(X)4.在中世纪,有一些城市不是从前期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正确答案是:(√)5.“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出自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正确答案是:(√)6.万庆良书记代表九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是《坚持科学发展,牢记执政为民,为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而努力奋斗》。
正确答案是:(√)7.城市的发展规律表明,城乡分离和对立是传统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是:(√)8.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的直接结果就是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正确答案是:(√)9.“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理论自觉。
正确答案是:(√)10.“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体现了自我审视自我肯定的历史自觉。
正确答案是:(X)11.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是工业社会城市生活方式的普遍化。
正确答案是:(X)12.随着城市的出现,必然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也就是必然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
正确答案是:(√)13.“十一五”期间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
正确答案是:(X)14.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城郊的分离。
正确答案是:(X)15.经济中心是市场经济下区域经济要素空间聚集运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是:(√)16.广州的发展要按照国内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来比较、来定位。
(X)17.在17世纪,商业和工场手工业不可阻挡地集中于一个国家——法国。
(X)18.“城乡分离和对立”表现为以往城市化的一般范式。
(√)19.“核心—边缘理论”是由J.弗里德曼提出的。
(√)20.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通常认为,至少需要同时存在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三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经济区域。
(√)21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区域城市”的设想。
(X)22.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财富集聚、智力集聚和信息集聚的过程。
(√)23.新型城市化的根本目标是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