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GCs 不良反应
2 停药反应 下丘脑
(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CRH ++
原因:肾上腺废用性萎缩
– 垂体前叶
措施: 逐渐减量至停药
GCs 临床应用
1 严重感染或炎症
➢目的:迅速缓解症状,度过危险期(辅助治疗) ➢注意: 先停激素,感染控制后停用抗菌药
细菌感染加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权衡利弊) 防止炎症后遗症:结核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关节炎、重度烧伤、眼科等
禁用——角膜溃疡进展期(瘢痕的形成防止穿孔)
GCs 临床应用
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5 局部应用 皮肤病常用药物
封闭针 6 替代疗法
GCs 不良反应
“一亢一减一弹六诱发”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用药)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停药反应) 反跳现象(停药反应) 诱发、加重感染 诱发、加重消化性溃疡 诱发、加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诱发、加重骨质疏松 诱发、加重精神病、癫痫 诱发、加重白内障、青光眼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4 抗内毒素作用 提高耐受力;减轻损伤;缓解毒血症状 但不中和或破坏;对外毒素无作用 4 抗休克作用 三抗累加;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兴心扩管;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5 其他作用
GCs:内热源释放↓
允许作用
中枢对内热源敏感性↓
退热作用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影响代谢
(2)蛋白质代谢——分解↑(大剂量:合成↓)
促肌肉、骨骼、皮肤、胸腺蛋白质分解 表现: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 疏松、胸腺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措施:高蛋白饮食;合用蛋白质同化类激素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影响代谢
(3)脂肪代谢(大剂量长期用药) ——血浆胆固醇↑ 脂肪重新分布
2 免疫相关疾病 多发性皮肌炎(首选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缓解症状,停药可能复发 ➢过敏性疾病:严重者;抗组胺药、AD无效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合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GCs 临床应用
3 抗休克治疗 感染性休克(+足量抗菌药物) 过敏性休克(次选药) 低血容量性休克
GCs 临床应用
4
血液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过敏紫癜、
本章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掌握:糖皮质激素代表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 熟悉: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给药方法、禁忌症 了解: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盐皮质激素;促皮 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髓质
简介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
球状带
GCs 不良反应
1 长期用药反应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 A.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B.皮肤变薄、肌肉萎缩 C.痤疮、多毛、浮肿、高血压、高血糖等。
停药后自行消失 调控饮食;对症治疗
GCs 不良反应
1 长期用药反应
诱发、加重感染 不宜与水杨酸类合用 诱发、加重消化性溃疡 诱发、加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诱发、加重骨质疏松 诱发、加重精神病、癫痫 诱发、加重白内障、青光眼
皮质 束状带
网状带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糖皮质激素 (松、龙)
性激素Leabharlann 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化学结构: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甾核 活性基团:C3酮基、C4~5双键、C20羰基
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比较: ❖GCS的特点:C17羟基,C11有氧或羟基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s ;GC)分 短效 可的松 氢化类可的松
细胞因子 IL-1、IL-6、TNF等
激素
病理: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白细胞活动↑症状: 红、肿、热、痛(炎早期)
激素 病理: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肉芽组织形成
症状:组织粘连、瘢痕形成炎症后遗症(炎后期)
缺点:感染扩散 、伤口愈合迟缓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2 抗炎作用
机制——与胞质内GR结合,影响基因转录 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影响代谢
(4)水、电解质代谢 类似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 增加肾小球滤过、抗ADH:利尿 小肠吸收钙、肾小管重吸收钙↓:骨质脱钙
长期应用注意饮食: 低盐、低糖、高蛋白、补钙、补钾等饮食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2 抗炎作用
与非甾体抗炎药比较
病因:物理、化学、生物、免疫
炎症介质 PG、白三烯等
中效 泼尼松 泼尼松龙
长效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外用 氟轻松
长效:对HPA轴抑制作用强 (不宜长期应用)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主要药理作用总结:
生理剂量:升糖、解蛋、移脂 保钠、保水、排钾、排钙
药理剂量: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影响代谢
(1)糖代谢——升高血糖(肝糖原、肌糖原↑) 机制:①促进糖原异生 ②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③增加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乳酸等) 合成葡萄糖
诱导脂皮素1的生成→抑制PLA2→AA↓→PG、LT↓ 抑制NO合成酶和COX-2 对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对炎细胞凋亡的影响 非基因组效应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3 抗免疫作用
治疗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抑制淋巴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加速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 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④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 ⑤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 ⑥减少过敏介质合成和释放
重点内容回顾
1.肝素作用特点、作用机制、自发性出血的用药 2.华法林作用特点、机制、自发性出血的用药 3.溶栓药的代表药物,引起出血的用药 4.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5.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6.氨茶碱的药理作用 7.抑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8.硫酸镁的药理作用、中毒先兆及救治药物
第三十五章
5 其他作用
血液与造血系统 四多: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中粒 一少:白细胞(除中性粒细胞);
提高中枢兴奋性——诱发精神失常;诱发癫痫 骨质疏松:抑制成骨细胞活力,促进胶原和骨基 质分解→骨质形成障碍、骨质疏松
GCs 药理作用及机制
5 其他作用 心血管系统:增加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