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部分
不产氧光合作用 C02+2H2S光能/绿硫菌[CH20]+2S+H20
光能异养微生物
亦光能有机营养型
这类微生物是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简单有机 物作为供氢体
红螺细菌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 并积累丙酮
CH3 2
CH3
CHOH+CO2色素2CH3COCH3+CH2O+H2O
化能自养微生物
微生物生理部分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复习为主) 第四节 培养基*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二、培养基的种类
据培养微生物目的不同,适当调整配方
1.实验室普通培养用 2.实验室分析培养用
生理、代谢、遗传… 3.生产用培养基
是否种子培养基? 产物成分 例如生产氨基酸类含氮量高的代谢产物时, 氮源的比例就应高些
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碳氮比(C/N) 碳源与氮源的相对比例 例如谷氨酸发酵 C/N比为4/l时则大量繁
3.培养基的功能来分
根据使用目的,又可将培养基分为:
加富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
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或杀菌剂以抑制不 需要的菌种生长,而促进某种目的菌的生长。
加以纤维素为惟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分离到分 解纤维素生物。
分离放线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l0%的酚液数滴,可 抑制细菌和霉菌。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
1.四个原则 2.四种方法
1.几个原则
根据不同微生物类型,配制不同 的培养基 根据培养微生物目的的不同,在 配方上应做相应的调整 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例如谷氨酸发酵 调节适宜的酸碱度
据不同微生物类型,配制培养基
1.分类系统的不同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2.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 自养、异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类同于其他生物细胞(参考p99)
化学物质:水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等
化学元素: C、H、O、N约占细胞干重的90-97%; 约占细胞干重的3-10%的矿质元素,主要是K、 Mg、S、Ca、Na等; 其他为一些微量元素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 碳源(碳素营养) 2. 氮源(氮素营养) 3. 能源 4. 生长因子(生长因素) 5. 无机盐(矿物营养) 6. 水
食用菌
基本概念
营养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 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 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 能。
营养物则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C、H、O、N、P、S……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碳源 氮源 能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水
殖菌体,若为3/l时则积累大量的谷氨 酸。 水 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
调节适宜的理化因素
1.调节适宜的酸碱度(pH)* pH的内源调节 利用磷酸缓冲液系统 利用碳酸钙缓冲作用
2.渗透压、水活度(aw) 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水活度微生物可以利用的自由水含量
(aw)=溶液蒸汽压/纯水蒸气压 3.氧化还原电势
微生物的aw
食品的aw
2.四种方法
设计培养基的方法 首先模拟自然条件 其次查阅相关文献 第三要科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实验调整
模拟自然条件
原理 微生物可以生长繁殖的地方,此处一定具
有该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细菌的肉汤培养基 放线菌的土壤培养基 霉菌 酵母菌
查阅相关文献
1.原始菌株文献 2.原始方法文献 3.近期研究文献
运送的物质有磷酸、钙离子、钠离子、葡萄糖等, 是真核生物的一种普遍的运输机制。
3.主动运送
主动运送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机制。 它的特异性载体蛋白在运送溶质的过程中,需
要消耗能量;可逆梯度浓度进行运送。 由主动运输的营养物主要有无机离子、有机离
子和一些糖类(例如大肠杆菌的乳糖运输)。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1.四个原则 2.四种方法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2.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3.培养基的功能来分
培养基(medium)
人们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生产微生物制品 以及出于其他目的,经常要把所需要的 微生物在人为提供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培 养。于是根据微生物的类型以及所需营 养的不同,为它们配制了各种食物套餐, 也就是培养基。
EMB
加富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额外的营养物质以使要的 微生物大量增殖
如分离石蜡发酵的酵母菌采用的加富培养 基 石蜡 20g NH4NO3 3g NaCl 0.5g
KH2P04 4g MgSO4·7H20 1g
酵母膏 O.5g 水 1000m1 5.4
pH5.1—
加富培养基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在这种培 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并不是一个纯种, 而是营求相同的微生物类群。
分离酵母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如青霉素、 链霉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分离G-细菌加入胆盐,抑制G+细菌生长 …
鉴别培养基
用来区别不同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称为鉴 别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也被用来作分离某种微之用 如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可采用伊红 甲
基蓝培养基(EMB)。在这个培养基肠杆菌菌 落呈黑色带金属光泽,产气杆菌菌落较大, 呈棕色。
膏、蛋白胨、尿素等天然成分
能源
概念: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 辐射能
分类:光能、化能(有机物;无机物)
水
功能:溶剂(维持细胞胶体状态); 调节细胞温度;作为营养物质。少数 微生物能利用水中的氢作为还原CO2时 的还原剂。
生长因子
微生物量少,但可以促进生长的有机化合 物的总称。
功能:(参阅p104)
概述
营养是微生物生长的先决条件。 营养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它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起点。有了营养,才可以进 一步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并可能为人们提 供种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 必要基础,有了营养理论,就能更自觉和有目 的的选用或设计符合微生物生理要求或有利于 生产实践应用的培养基。
无机盐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之分 功能:主要元素构成细胞成分、与细胞透
性有关;微量元素辅酶或酶的辅基
生长因子的功能
酵母膏成分
无机盐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利用的能源和消 耗的碳源不同,将微生物 大体上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微生物 光能异养微生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
4.基团移位
基团移位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要耗能,而且溶 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改变的运送方式。
基因移位主要用于运送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核昔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以葡萄糖为例、 每输入一个葡萄糖分子,就需要消耗一个ATP的能 量。
四种运输方式的比较p计
应用培养基设计原则
试验调整
生长谱试验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2.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3.培养基的功能来分
1.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天然培养基 采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 学成分很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为原料制 成的培养基。天然有机物是动、植物组 织等,如牛肉膏、蛋白陈、酵母膏等。
序号 分类标准
营养类型
1 以能源分
光能营养型(photoproth)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
2 以氢供体分
无机营养型(lithotroph)
有机营养型(organotroph)
3 以碳源分
自养型(autotroPh)
异养型(heterotroph)
4 以合成
氨基酸自养型
氨基酸能力分 氨基酸异养型
复习题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2. 微生物细胞的营养吸收方式有那几种? 3. 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 微生物培养基如何分类?有何作用? 5. 设计试验方案,选择可以发酵牛奶的菌
株。(思考题)
碳源(碳素营养)
概念:凡构成微生物生物细胞和代 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
碳源的分类: (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
作用:碳架结构;提供能量 实验中常见碳源:葡萄糖等糖类物
质;牛肉膏、蛋白胨等天然成分
氮源(氮素营养)
概念: 来源: 分类: (氨基酸自养型、氨基酸异养性) 作用:细胞成分;一般不提供能源 实验中常见氮源:(NH4)2SO4;牛肉
化能无机营养 (化能自养型)
化能有机营养 (化能异养型)
能源 氢的供体 光 无机物
光 有机物 无机物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基本碳源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微生物 举例
蓝细菌 绿硫菌 藻类
紫色非 硫细菌
硝化菌 氢细菌
大多数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吞噬作用 二、渗透吸收作用*
这类微生物具有氧化一定的无机物 的能力,例如NH4,N02,H2S, FeCO3等。利用氧化无机物时产生 的能量把CO2合成有机碳水化合物。
这类细菌有硝化细菌、氧化硫、硫 杆菌、氧化铁铁杆菌等
2NH3+2O2亚硝酸细菌2HNO2+4H++能量 CO2+4H+—[CH2O]+H2O
2FeCO3+3H2O+1/2O2铁细菌2Fe(OH)2+2CO2+能量 CO2+H2O—[CH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