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鉴定中主要生理生化反应的常规实验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个原理如下:
1、淀粉水解试验:在淀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两种细菌(1—枯草杆菌,5—大肠杆菌),培养两天以后,再往培养基中加碘液染色,若该细菌能分泌胞外淀粉酶,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淡然在染色后,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

2、明胶水解试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的细菌,若能产生明胶酶利用明胶,则该培养基在4摄氏度条件下会处于液体状态,从而区别于正常条件下4摄氏度时固态的明胶培养基。

3、糖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有些细菌能利用糖发酵产酸和产气,有些则不能。

酸在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4、IMVC实验包括四个试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环境的细胞血检查。

①吲哚试验: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本次不做该试验。

②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算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是培养液PH值降至4.2以下,加入甲基红后溶液呈红色。

③柠檬酸盐利用试验:有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而有些细菌则不能利用。

由于细菌不断地利用柠檬酸盐并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PH由中性变为碱性,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有浅绿色变为蓝色。

④伏-普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 VP):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在羧化酶的催化下脱羧后形成活性乙醛,后者与丙酮酸缩合,脱羧形成乙酰甲基甲醇,或者乙醛化合生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含有胍基的化合物起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为VP试验阳性。

三、材料和器皿
⑴ 菌种:1号—枯草杆菌,5号—大肠杆菌,7号—产气杆菌;
⑵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平板(1个),明胶培养基(2个),葡萄糖培养基(2个),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基(4个),柠檬酸盐培养基斜面(2个);
⑶试剂:卢氏碘液,溴甲酚紫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指示剂,氢氧化钾,α—萘酚。

四、实验步骤
1、淀粉水解试验:制固体淀粉培养基→倒平板→分区标记(将培养皿分成两半,分别标上1和5)→ 接种1号和5号菌(在1号和5号标记的两个区域,分别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均匀地涂抹于平板上,所接种的菌液涂抹面积不要太大,在两个区域分别接种5个分布均匀,相隔距离适当的菌落)→ 培养两
天→ 加卢氏碘液观察。

2、明胶水解试验:制明胶培养基→标记明胶培养基的两支试管(培养基名称和所接种的菌名1和5)→ 穿刺接种→ 20摄氏度培养2天→ 4摄氏度冰箱十分钟左右→ 取出观察明胶液化状况。

3、糖发酵试验:标记(培养基名称(葡萄糖)和所接菌种名1和5)→ 接种→培养→ 观察颜色变化及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

注:指示剂在接种前已加入,观察时无需再加
4、IMAC实验
①甲基红试验(MR):标记(培养基名称(甲基红)和菌种名5和7)→接种→培养2天→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甲基红试剂→ 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注:甲基红试剂不要加得太多,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

②柠檬酸盐试验:标记(培养基名和菌种名5和7)→接种→培养→观察。

注:在接种前配演技已加入指示剂,观察是不必再加。

③伏-普试验:标记(培养基名和菌种名5和7)→ 接种→培养2天→ 在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选8滴)氢氧化钾→ 加入等量的5%α—苯酚溶液→ 用力振荡→ 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保温15-30分钟,以加快反应速度→取出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所生成的产物有何不同?
答:①大肠埃希氏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而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多种酸性物质使溶液的pH值降低至4.2以下,该值位于甲基红的变色范围,在甲基红试验时表现为阳性(红色);
②产气杆菌在糖代谢过程也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在羧化酶的催化下脱羧后形成活性乙醛,后者与丙酮酸缩合、脱羧形成乙酰甲基甲醇,或者与乙醛化合生成乙酰甲基甲醇。

此物质可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再与培养基中含有胍基的化合物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表现为伏普阳性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