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质边坡勘察报告篇一:一个经典的边坡勘察报告--文字部分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序言1.1任务依据、工程概况我院受xxxx委托,对拟建的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该道路位于xxxx,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K0+572.507,全长572.507m。
其中:K0+240~K0+400段道路东南侧为坡高3~15米的边坡。
本项目由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
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勘察质量评述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槽探及边坡编录、照相、室内岩土试验等手段进行勘察。
钻探采用xY-1钻机1台,采用全站仪定位,用水准仪测量高程。
各项勘察工作的质量评述如下:1、勘察孔定位勘察孔根据控制点用全钻仪实地放样。
勘察孔施工结束后复测孔位和标高。
2、钻探本次钻探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单层合金钻具,泥浆护壁钻进,按回次进行编录,钻进中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
钻孔结束前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
3、地质调查测绘主要收集、调查线路两侧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重点是对边坡剖面进行实地编录,量测地层和结构面的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并进行照相。
4、取样粘性土、粉土、粉砂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用连续压入法取样。
土样取出后及时进行密封,在运输到实验室过程中采取了防晒、防震措施。
5、重(2)型动力触探采用重型圆锥形探头,锤重63.5kg,重锤落距76.5cm,记录贯入10cm的锤击数(n63.5)。
动探用于碎石土中和全、强风化基岩中。
6、室内试验对外业采集的土样、岩样严格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试验。
所有试验用的仪器均在校准、检定周期内,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7、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按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地质依据。
1.2勘察目的、方法及设备本次勘察的目的:1、详细查明本路段及边坡范围各岩土层分布特征,提供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值;2、提供各构造物的各岩土层容许承载力及有关力学指标值;3、查明边坡范围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评价其对本工程的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判别环境水、土对各工程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进行场地土类别划分。
具体内容及要求:1、应提供边坡工程地质评价综合图表,并要求提供建议坡率及防护措施。
2、应对场区内断裂构造、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做出评估,并评价工程稳定性。
3、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成果,提供各场址区岩土层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并对地下水特征进行描述及评价。
4、布孔要求:布设在能代表局部范围边坡特征处,若地质变化较大处应增设布点。
5、要求在桩号0+240~0+400道路南侧范围内布设勘探点,以提供该侧设置边坡时的设计参数。
勘察执行的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XX20XX年版)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3起讫时间、完成工程量接到任务后于20XX年7月20日进入施工现场,至20XX 年7月24日结束,外业工作历时5天,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的41天,每年4~9月降水较为集中,为852mm,其中5~6月为梅雨期,8~9月为台风雨期。
年均水面蒸发量1297.2mm,8月份蒸发量最大,为年蒸发量的14.4%。
8级大风年均一次,风速大于14m/s,最大风速26m/s。
过境台风年均一次。
年雾日24天,常年无霜期239天。
在晚春和秋冬季节有大雾和冰雹天气。
2.2.2、水文边坡附近无河流通过,无常年性河流的侵蚀作用,自然地质作用以暂时性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和渗流为主。
场地附近见有少量临时的积水池塘,水源补给属雨源型,径流量受降雨量影响变化大。
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纪孔隙潜水、局部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纪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场地的浅部,地下水位埋深0.80~1.50米,主要含水层是表层的素填土和残坡积的粘性土混碎石;上层滞水:局部分布于残坡积的粘性土中,明显受隔水层的层位控制;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场地中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砂岩的基岩裂隙中,渗透性随裂隙发育情况而变化。
出水量较小。
据临近场地两个钻孔(长兴职教中心的Z8和Z12钻孔)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3区域地质2区域地质2.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xxxx,xxxxxx西北侧,为xxxx的连接线,场地总体为山前残坡积地貌。
场区地形标高介于7.00~23.00米之间,相对最大高差15.00米;边坡处里程桩号为K0+240~K0+400,边坡位于小山丘的西坡,属于人工边坡,边坡产状:北段倾向350°~15°,倾角25°~63°,相对高差10.00~15.00米。
南段倾向266°~310°,倾角40°~63°,相对高差3.00~10.00米;勘察期间人工边坡自然坡度在45°~77°间,坡顶上为农民新村(四层住宅区),边坡坡面无覆盖层,基岩裸露;见照片1-人工边坡现状。
新建的xxxx从边坡坡脚通过,公路两侧均为农民新村,交通条件便利。
2.3.1地层岩性根据实地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场区出露地层为上覆残坡积层粘性土(Qel+dl);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砂岩(s3m)。
A、志留系上统茅山组(s3m)全线分布,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状~中厚层状,岩体层理及节理发育,厚度>100米。
b、第四纪地层(Q)全线分布,为残坡积的可塑~硬塑粘土、粉质粘土,局部为含砾粘性土。
2.3.2地质构造本路段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杨子准地台(一级)钱塘台褶带(二级)安吉——长兴陷断带(三级)泗安——长兴拗断褶带(四级)。
本路段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之浙西褶皱带的杭核—长兴复向斜。
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北西向长兴—奉化大断裂和东西向的湖州—嘉善大断裂从线路南部通过。
2.2气象、水文2.2.1、气象测区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6℃。
每年一月份气温最低,日均温度3.0℃,极端最低温度-13.9℃(1977年)。
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日均温度27.9℃,高温极值39.8℃(1988年)。
年平均降水量1266.7mm,日降水量超过10mm2.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XX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0.35s。
区内历史上最强地震震级为4级,最大强度为Ⅴ度。
根据地基土的构成和性质,场地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岩石;场地覆盖层厚度0.00-5.0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Ⅰ-Ⅱ类,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20.00m以内无饱和粉(砂)土分布,不存在饱和粉(砂)土的液化势。
理面光滑平直,闭合状。
见照片3—两组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
节理裂隙主要产状:倾向166°~188°∠50°~67°、和倾向286°~292°∠48°~77°,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为差~一般,岩体属中~薄层状结构及碎裂状结构,见照片4—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的岩体,节理密度3~15条/米,属剪性;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较破碎;单斜构造,见照片5-单斜构造的岩体。
局部夹薄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见照片6-中风化岩石中的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岩石饱和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值1.59~15.63mpa,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控制最大厚度11.00米。
各岩土层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2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表”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数理统计表”。
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粘性土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全风化、强风化基岩参照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取值;中风化岩石根据岩石饱和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的相关公式计算取值。
边坡的设计参数取值:土质边坡按照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岩石边坡按照最不利结构面(中风化岩石中的软弱结构面--已经浸水软化的全、强风化岩夹层)综合分析岩体状况和边坡滑动的边界状态,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并且结合地区经验取值。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岩土分层及分布、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探槽编录、原位测试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地基土可分为。
可分为三大层五亚层。
自上而下为:第1层素填土:(Q4me)灰色、灰黄色,松散,湿。
以碎石混粘性土组成,碎石粒径2~20cm不等,碎石含量介于40~60%之间。
主要分布于表层。
厚度0.30~1.20米。
第2层粉质粘土(Q4el+dl)褐灰色、灰黄色,硬可塑,局部可塑或硬塑,含铁锰质,局部为粘土。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摇震反应无。
分布广泛,厚度0.00~>4.20米。
第3-1层全风化砂岩(s3m)褐灰色,灰黄色,紫灰色,岩芯已风化成硬塑土状或砂土状,矿物成分基本已经变化,具残余结构强度,手可捏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局部分布,厚度0.00~>1.00米。
第3-2层强风化砂岩(s3m)紫灰色,灰黄色,岩芯碎块状,局部砂土状,裂隙发育,锤击易碎,夹中风化团块,动探杆长校正锤击数16~45击/10cm,局部分布,厚度0.00~>0.60米。
见照片2-强风化砂岩。
第3-3层中风化砂岩(s3m)紫灰色、黄灰色,岩石碎块状或短柱状,锤击声脆,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
据地质调绘结果:边坡范围内地层产状:倾向15°~45°∠22°~47°。
地表两组节理裂隙发育,节4岩土工程地质评价4.1公路工程地质评价1、工程地质分区本段线路均属山前残坡积平原区,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属于同一个工程地质分区。
2、路段划分根据路基土的结构、特征、路基稳定性和沉降变化,本路段均划属正常路段其特征是表层为残坡积可塑~硬塑的粘性土和风化基岩,其下无软弱土层,一般沉降较小,稳定性好,不需进行路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