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勘察文字报告

边坡勘察文字报告

一、绪言麻阳县光荣院边坡位于麻阳县县城的西北方的22#县道旁,距县城西北面约有2公里,由于2016年3~4月连续降雨,诱发麻阳县光荣院内北部土体边坡局部开裂、变形,边坡已经发生了局部滑移,以致边坡顶部路面上出现裂缝。

裂缝最长38m,宽7cm,并在边坡中上部位置见到多条小裂缝。

现在整个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严重威胁边坡上光荣院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目前气候在强降雨的时期,边坡有可能继续发生局部和整体滑动。

一旦发生,将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及通行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因此需对该边坡段进行论证、治理。

现该边坡段长度40m,长宽25m,高15m,边坡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坡度在35~47°之间。

受麻阳县光荣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边坡工程的勘察任务,依照相关规范及勘察任务书要求(见附件),我院于2016年4月20日-2016年4月26日完成了该项目野外勘察工作。

勘察合同书中对资料编写无特殊要求。

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1.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主要为:1、勘察目的:保障拟建建筑建成后的安全运营,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任务是为了解本拟建工程地基中的岩土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主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方提出勘察平面范围。

3、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勘察要求为: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边坡勘察孔深度应穿过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层2-5m。

3)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5)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参数。

6)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7)对所勘查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作出结论。

8)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9)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各岩土技术参数。

1.1.2、勘察依据(1)《勘察任务书》;(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等。

1.2、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1.2.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岩、土样试验等方法进行勘察。

工程地质钻探采用冲击钻进和回转钻进工艺,采取岩、土芯进行野外鉴别、工程地质分层及其岩性描述;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对土层进行原位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原状土样采用薄壁敞口式取样器钻进获取,岩样采用回转钻进获取,并立即密封送试验室进行室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与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钻孔钻探完后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封孔。

取ZK11孔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以此评价场地土对拟建构筑物基础中的混凝土的腐蚀性。

1.2.2、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是根据《勘察任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相关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的,共布置钻孔20个,其中4个为控制性孔,总进尺165.10米。

现场钻孔坐标根据场地边坡上部3层住宅角点确定(点1:X= 3.891,Y=13.060,H=1.30m;点2:X=9.536,Y=18.729,H=1.30m)引进获得,现场钻孔测放定点采用全站仪进行。

在整个勘察过程中,得到建设方及设计方的大力支持。

施工过程中建设方派人员进行了全程现场见证(见附件),使勘察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2。

完成勘察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21.3、边坡安全等级边坡为土质边坡,坡度高约15m,坡上为离坡边缘6米位置有一层3层建筑,坡下为1.5m左右宽的乡间小路,小路外为水塘及菜地。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本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本场地地势呈现出南高北低之势,地形坡度35~47゜。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原始地貌类型属山麓斜坡剥蚀地貌:本区域属于亚热带潮湿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

年评价降雨量一般为1450mm,最大2000.7mm,最小1157.0mm,降雨多集中在4-8月份。

多年平均蒸发量1195.3mm。

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4.5℃。

最高气温27.90℃。

区内立体气候明显。

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主要是暴雨。

多发生在3-7月份。

2.2、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该场地在区域构造地质条件上主要受雪峰山构造运动影响明显,该场区处在雪峰与武陵山脉隆起带中间地段。

该场地在本次勘察钻孔控制范围及深度内,未发现岩层有大的破碎带和大的褶皱现象。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场地内未发现大断层通过。

根据原麻阳县县誌资料记载麻阳县在近百年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质构造运动。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认为该场地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场地属于相对稳定地段。

2.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查明拟建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内分布岩土层有: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风化粉岩层等,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Q ml):褐红色夹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砂岩碎块、板岩碎及粘性土块组成,堆填时间约5年以上,未完成自重固结,其中坡顶钻孔的上部0.2米为混凝土路面。

该层全场地钻孔均有发现,钻探揭露层厚1.00-11.00米。

(2)粉质粘土(Q al):褐红色,稍湿,可塑,刀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与韧性中等。

该层大部分地分布。

层厚在0.40-3.80m。

(3)中风化粉砂岩(K):棕红色,泥沙质结构,层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岩芯呈柱状、长柱状,采取率=90%,RQD=80%,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为场地下伏基岩,岩面起伏在-23.80~-2.05m变化,未发现软弱层。

2.4、水文地质条件经24小时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拟建工程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现场地表未发现河、溪流经过,无水塘、泉等出露,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故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的腐蚀性。

2.5、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本次勘察,本场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滑坡,该场地。

在场地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2.6、地震效应2.6.1、抗震设防基本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麻阳县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小于Ⅵ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25s,设计地震分区为第一组。

可按适度设防。

场地抗震类别处在抗震不利地段。

2.6.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结合当地经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和表4.1.6,该场地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V=140.73m/s,拟建场地类别se为Ⅱ类。

详见下表3。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表表32.6.3、液化判别本场属于小于Ⅵ度抗震设防地区。

未发现易液化地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岩土的均匀性评价3.1、场地地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1、素填土:褐红色夹褐黄色,稍湿,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为高压缩性土。

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

工程性能差,作为边坡体,自稳能力差。

2、粉质粘土:褐红色,稍湿,可塑,属中压缩性土,大部分场地都有分布,该层厚变化大,层厚1.00-16.00m。

根据现场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见表4)和室内试验结果(见表5),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建议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该层工程性能较好,作为边坡体,有一定自稳能力。

粉质粘土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一览表表4注:本试验数据未修正统计数据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成果统计表表53、中风化粉砂岩:为场地下伏基岩,青黑色,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岩体极破碎。

为岩质较硬,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见表6),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0kPa。

该层作为边坡体,自稳能力较强,但遇水易软化,暴露后风化较快,自稳能力差。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成果统计一览表表6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地区工程经验,推荐各岩土层主要力学指标见表7。

各岩土层主要力学指标推荐表表73.2、场地土、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类Ⅲ。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评价标准,根据场地土易溶盐分析结果(详见土附件腐蚀性分析报告),场地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据现场简易水文测试结果表明,现场钻孔内未发现地下水,现场200m范围内未发现污染源,故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3.3、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1)地层岩土性条件边坡坡体主要物质组成为素填土、粉质粘土。

因此,在土层上部受到雨水渗流、侵蚀后会产生膨胀、松动,从而降低边坡的自稳能力,导致产生部分土层呈滑移形式向下滑移。

(2)雨水大气降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沿土体孔隙裂面下渗,增加了坡体的自重,降低了边坡现状的自稳能力,不利于边坡稳定。

(3)地下水根据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水,水量贫乏,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后不利于边坡稳定性。

(4)其他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其他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边坡现状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地形、地层岩土性条件、气候、地下水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

3.4、边坡稳定性评价组成该边坡的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素填土工程性能差,作为边坡体,自稳能力差。

边坡土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崩塌或圆弧破坏。

此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该边坡在2016年3~4月的持续降雨作用下,已经产生滑坡。

四、滑坡4.1滑坡基本特征现状滑坡形态以填土层蠕动滑移为主,滑坡边界主要受地形控制,后缘以坡顶拉裂缝位置为界;两侧以弧形裂缝延伸方向,结合地形和覆盖层厚度确定边界;前缘在距边坡底部约4m的位置为界,滑坡体前后相对高差约1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