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和库利的关系
符号互动理论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理论,米德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詹姆斯(W.James)和查尔斯·库利等人的著作直接构成了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主我”和“客我”,把客我分为物质我、精神我和社会我。
库利认为,在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同我们周围的物理世界处在同样直接现实水平上的自我的社会世界。
从这个社会世界中产生了内心经验,称之为心理经验;而存在于这一心理经验世界之中与个体自我有关的内心经验,又被库利称为“镜中我”,意指个体从外部环境(他人)角度观照自身客观镜像的能力。
米德指出,传递有机体内部信息的姿势(gesture)是人际发生互动的基础,而姿势既包括个体的动作,也包括口头语言等。
个体发出姿势的意义必须被互动对象理解,才成为互动符号,这样互动对象才能根据互动符号推断发出者下一步的反应,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姿势及反应。
而这样的沟通过程,也就是符号互动。
米德认为,语言符号是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顺利进行和维持互动所必需的文化前提。
有了语言符号,人类的行动与动物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