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一、《夜雨寄北》(李商隐)
(一)、作者作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
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
《夜雨寄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
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二)、主题点击
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三)、美点聚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
用想象未来团聚
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 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 ___________ ;
[话]: ________
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
好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
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
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
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
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6、“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
7、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
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10、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1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时间: 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例如: “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体现出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二、《论诗》赵翼
(一)、作者作品赵翼(1727 年(丁未年)~1814 年(甲戌年)1 月10 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官至贵西兵备道。
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论诗主" 独创" ,反摹拟。
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二)、主题点击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三)、美点聚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人才輩出,展現其智慧,创作不朽之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各领风骚几百年。
这里,诗人一反传统的诗论观点,以事物发展并不断变化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全新的观点。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李杜”分别指:李白杜甫“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3、23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 不新鲜” 了。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①“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
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 ,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
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 6.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
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
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三、类文阅读:
(一)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
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
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
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⑴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
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⑵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
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即可)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度对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
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4 •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
采用了 ______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
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___________ ”,又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 • (1)拟人(2)巴山夜雨涨秋池(3)想象景(未来景)
欢迎您的
下载,
资料仅供
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
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