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
1.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 建立耕地保护红线制度。
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人口状况,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
3. 健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强化占补平衡的刚性约束,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实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建设用地规模相匹配。
4.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各类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确保土地利用符合规划要求。
二、强化耕地保护措施落实
1. 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体系,加强对耕地保护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行为。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刚
性约束,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用地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3. 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田水利、耕地整理、地力提升等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
4.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稳定。
三、加强耕地保护能力建设
1. 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加大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2. 加强耕地保护科技创新。
积极推广先进的耕地保护技术和手段,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信息系统,实现对耕地保护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投入力度,保障各级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四、深化耕地保护科技创新
1.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在耕地保护领域的科研力量和成果转化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2.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对耕地的影响。
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耕地保护的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
1. 加强媒体宣传。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加强学校教育。
将耕地保护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开展社会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耕地保护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4. 加强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各级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农民代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