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一汇编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贤孝 (元)陶宗仪①前至元间,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
而奉事母夫人备极孝道。
母诞日垂至,预市文绣毯段,制袍为寿。
针工持归,缝缀既成,为油所污。
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
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至日,卧不起。
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
日:“昨莫偶视新袍。
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
人咸以此为贤.母,而益见万户之孝。
②国朝妇人礼服,鞑靼①曰袍,汉人日团衫,南人日大衣。
无贵贱皆如之,服章②但有金素之别耳。
惟处子则不得衣焉。
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鞑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③或可概曰袍。
[注释]①鞑靼:这里指蒙古; ②服章:古代表示身后的服饰; ③上盖之服:外衣、罩衣。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母阳.为自解 (2)人咸以此为贤.母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母诞日垂.至()A.病重B.向下C.流传D.将要(2)惟处子..则不得衣焉()A.未出嫁女子B.未成年儿子C.第二个儿子D.穷人家孩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B.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C.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D.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18.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19.分析文中郑母之贤的表现。
(4 分)20.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
(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15. (1) “佯”,装作: (2) . ....为贤。
(2分,每小题1分)(1)D (2) A(2分,每小题1分)16.C (2分)17.当时一件袍子的价格昂贵。
制衣匠无力偿还,想要自杀却没能死成,有个认识郑母的邻妇,偷偷将抱子送到母亲手里,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6分。
得分点:“估”、“偿”,“自经”,转折词,定义后置,“潜”,“送入”的省略内容,“白”。
错一个扣1分) 18.大意:对制衣匠污袍行为不加追究,待人宽厚;知道儿子牌气急躁,以自己不填污袍为托词(巧为掩饰),避免儿子不能容人的行为(成全儿子孝顺之名). (4分。
对制衣匠与对儿子各2分。
母亲的行为与效果各1分)19.大意:郑万户母亲可能是鞑靼人;可能当时外衣都称作袍。
(2 分。
答出一点给1分)解答:(1“阳”通“佯”,装作,译:郑母装作自己开解;②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贤”,译:人们因此认为郑母贤德。
(2)“垂”是“将要”,译:母亲的生日快要到了。
故选D。
(3)“新袍”是“偶视”的宾语,其后断,排除AB;“油缶”是“翻”的主语,“翻”后无宾语,其后断,排除D.译:昨天晚上我偶然看新袍,恰好茶几上的油瓶翻了,溅的油渍成了污点,我的心情很不好。
(4)关键词:“估”,价格;“自经”,自杀;“邻妇有识其母者”,定语后置句,“有识其母的邻妇”;“潜”,偷偷;“白”,告诉。
译:当时一件袍子的价格昂贵。
制衣匠无力偿还,想要自杀却没能死成,有个认识郑母的邻妇,偷偷将袍子送到母亲手里,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5)“至日,卧不起。
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
曰:‘昨莫偶视新袍。
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根据这段描写,可总结出郑母贤德的表现。
待人宽厚:当得知制衣匠弄脏了袍子时,不加追究;成全儿子孝顺的名声:知道儿子牌气急躁,以自己不慎污袍为托词,避免儿子不能容人的行为。
(6)“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靼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或可概曰袍。
”根据这段话,可看出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其母岂靼靼与?”郑万户母亲可能是鞑靼人;“凡上盖之服或可概曰袍”可能当时外衣都称作袍。
参考译文:贤孝前到元朝年间,杭州有个名叫郑万户的人,性情严厉急躁,凡事不能有所容忍。
但事奉母亲极孝。
母亲的生日快到了,他早早买了文绣锦缎,制袍为母亲祝寿。
针线工人拿着衣服回来,衣服已经缝缀好了,却被油弄脏了。
当时大家估计衣服贵重,工人赔不起,工人自杀却没死。
邻居有个认识郑万户母亲的妇人,偷偷把衣服送来并把这事告诉了她。
到了生日那天,郑母卧床不起。
儿子到来后,问候母亲安康否,见母亲面有忧色,就问其故。
郑母答:“昨天傍晚时我偶然观看新袍。
不小心碰翻桌子的油盆,溅出的油渍弄脏了衣服,我心里很不爽。
儿子告诉母亲说:“一件衣袍坏了,再做一件就是了,母亲何必在意这个?”郑母装出安心的样子,于是起床接受子孙生日拜贺,如同往年的仪式。
大家都认为她是贤母,并且更加觉得郑万户孝顺。
今天妇人的礼服,蒙古人称之为袍,汉人称之为团衫,南人称之为大衣。
无论贵贱都是这样,其实身后的服饰只是有金素的区别罢了。
只有未出嫁女子才不穿礼服。
现在叫万户的人,也称之为袍,他的母亲难道是蒙古人吗?然而世俗称男子的布衫为布袍,那么所有的外衣也许都可称之为袍。
崇明县(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张君讳署,字某,河间人。
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
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逸,一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三年,逢恩俱徙掺江陵。
②拜京兆府司录诸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阑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请与俱。
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史判官。
帅他迁,君乐久去京师,谢归。
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③改虔州刺史。
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
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
度支符州,折民户租。
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
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
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④改澧州刺史。
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
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
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
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节选自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诸曹白.事( ) (2)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惟恐不及事被罪()A.被B.遭受C.覆盖D.判罚(2)治迫岭下()A.紧迫B.催逼C.接近D.迫使17.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B.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C.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D.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19.第②段详写了诸曹以及县令丞尉对张署的态度,其主要作用是 (2分)20.联系第③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15.(1)禀告、报告(2)恰好16.(1)B (2)C17.A18. 因为之前的才能,(张君)能被任命为三院县令,一年多后,升迁为刑部员外郎,遵守法令,敢于(秉公)争论,刚正不阿。
评分说明:“用前能拜三原令”省略“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为5个点,1点1分。
19.侧面刻画了张署威严形象特征。
20张署到任面对民俗不佳情况,派人往别郡学习礼仪,教化百姓,体现了注重教化,以礼治民的理念,面对不合群的租税制度,敢于为民请愿,体现了他执政为民的理念。
评分说明:执政理念2分;分析2分。
【16題详解】试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 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1)“诸曹旦事”意思是“各位属官禀告公事”,“白” 的意思应为“禀吉、报告”;(2)“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意思是“而河南府尹恰好是张君一生中 最不喜欢的人”,“适”的意思是“恰好”。
【17題详解】 试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又现象。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 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1)所给句子“惟恐不及事被罪” 意思是“只怕完成不了征收数目而遭受处分”,“被”的意思应是“遭受”,答案为B项;(2)“治迫岭 下”意思是“治所虔州接近南岭山脚〃,“迫”的意思应是“接近”。
故选C。
【18題详解】试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中,“观察使"是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再比较A、C两项,画线句子中的“尚书”指尚书省,是行政机关名,应做“有经数”的主语,故C项断句错误。
故选A。
【19題详解】试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題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用”,因为;“拜”,授予官职,可译为“被任命〃;“岁余”,—年多;“迁”,升迁;“争议”,古今异义词,争论,此处指敢于秉公争论;“棘棘”,刚直的样子,“棘棘不阿”,可译为“刚正不阿”。
【20題详解】试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签赏文章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題,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
本題要求答出“第②段详写了诸曹以及昌令丞尉对张署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第②段,分别找出能体现“诸曹”和县令对张署态度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第②段中能体现诸曹态度的句子是“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闹语”,意思是各位属官禀告公事,不敢平视他,一起在公堂吃饭,都是低头匆匆吃喝完就拱手起身快步离开,没人敢多说话的;能体现昌令态度的句子是“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意思是县令县丞昌尉,害怕张君好像严厉的京兆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