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欧洲的宗教改革概要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 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2、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教会还通
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2)政治:教权高于王权,各国统治 者听命于罗马教廷,甚至向教皇称
(3)思想文化:教会垄断文化和学校 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4)社会生活: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 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
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3. 14~16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 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 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主义扩张 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族国家发展 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
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 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
(4)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2.开始标志: 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
3. (1)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信仰 上帝即可得救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信 徒皆为教士 (3) (4)世俗权(王权)高于教权,并最
(6)建立本民族教会。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 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 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 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 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 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 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 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2)地点: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
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
放和政治运动
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5)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三、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 德国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
(二)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 革 (三)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需要一个强大的 民族国家作支撑
15、16世纪英、法、 西班牙顺应时代要 求,逐渐形成统一 的民族国家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 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 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5.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批判中 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 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 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 争进取精神和科学求知的理念,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 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2、序幕:3、内容及作用“因信称 义” 核心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信徒皆为祭司(普遍祭司) 建立民族教会建立廉俭教会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2)德意志是罗马教廷压迫最严重的地 (3)马丁· 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4)导火线:1517年 “赎罪券”的兜 售
3. (1)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4) (5) (6)建立本民族教会。
4.历史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
(3)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
的
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1、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主张:否 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主张: 1374年起,威克利夫公开抨击教皇,· 主张建立一个不受罗马控制的英 国教会,没收教产分给贵族,教会不得向各国征税,简化宗教仪式和 用英语做礼拜等。 (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第5课时
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
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 ·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 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
(1)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4、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
4,影响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形成新教路德教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通过宗教改革,出现了新教即新的基督教,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罗马教廷,在天主教 神权统治体系中首次打开缺口) 促进了思想解放;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概括:
①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成 为欧洲发展的障碍。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重 商主义流行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 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 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的出 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 动宗教改革 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 碍资义发展
二、概况 1)时间:16世纪
3. (1)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2)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 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4.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 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