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寿命、最长寿命、预期寿命、衰老。
寿命(life span):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时间。
最长寿命:一个物种的个体所能活到的最长寿命,以已有纪录的最长寿命表示。
预期寿命:一个物种的群体中,某一年龄的个体预期平均可能生存的年数或天数,是一个综合反映死亡率高低的指标。
衰老: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
2.年龄划分、人口老龄化社会标准是什么?年龄划分标准:青年为44岁以下;中年为45~59岁;老年前期为60~74岁;老年为75~89岁;90岁以上为长寿。
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行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7%。
3.衰老的特征有哪些?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4.影响人类寿命和衰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遗传、环境1. 简述血糖来源与去路。
2. 简述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机制与环节。
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激素。
它主要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并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另一方面抑制肝脏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3. 衰老过程中糖代谢将发生哪些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
老年细胞的葡萄糖转移系统有显著缺陷,主要是由于老年细胞缺少胰岛素受体。
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感受性也随增龄而降低.因此老年人糖耐量降低,糖氧化代谢也明显低于青年人。
4. 何谓糖化蛋白?其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糖化蛋白是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与自由糖(主要是葡萄糖)不经酶催化发生结合的产物。
5. 简述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的主要内容,从该学说出发如何进行抗衰老?葡萄糖与蛋白质中氨基的结合,发生在肽链的赖氨酸的C1的氨基上,也可发生在其它氨基酸N端的氨基上,这被称为人体内的manad反应,也即糖基化反应。
6.简述AGEs的直接病理作用。
(1)AGEs修饰蛋白质:AGEs具有不断交联的能力,被修饰的长寿命蛋白由于更新缓慢,故活性大受影响。
糖尿病患者肾脏、肝脏、晶状体、脑和肺部的蛋白较其他组织更易被糖基化修饰。
胶原是首个被发现的形成AGEs共价交联的基质蛋白。
随着年龄增加,胶原的溶解性下降、对胶原酶的抗性增强、热稳定性增强、糖化程度加深。
胶原蛋白交联可引发衰老时心、肺、动脉、关节周等硬化,由于弹性减弱导致心脏指数、肺活量、最大氧吸收、肾血流量等生理功能不断衰退。
(2)AGEs修饰脂质:还原糖可以与含有游离氨基的脂质发生反应,生成脂溶性AGEs。
脂质的非酶糖基化直接促进脂质的氧化,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一系列的组织损伤。
(3)AGEs修饰核酸:还原糖可以与核苷酸(主要是鸟苷酸)以及核酸反应。
DNA的半衰期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类似AGEs的结构DNA糖基化产生的N2-羧乙基鸟苷酸可以从DNA链上脱落,造成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1.引起DNA突变的因素有哪些?自发因素:自发脱碱基、自发脱氨基、复制错配物理因素: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化学因素:脱氨剂、烷基化剂、DNA加合剂、碱基类似物、断链剂2.简述程序衰老学说的主要内容。
程序衰老说认为动物种属最高寿限是由某种遗传程序规定的,机体衰老现象也是按这种程序先后表现出来的,即在同一种属内不同个体的寿限在一定程度上也由遗传程序决定,因此可通过育种建立有一定寿限的品系。
前述培养细胞传代次数有限,且年轻供体的细胞培养代数多于来自年老供体者,这类事实支持了程序衰老说。
此外,老幼不同代培养细胞以核或质互换后杂交细胞寿限与供核细胞的寿限一致,证明控制代龄极限的因素(可称之为“衰老钟”),位于胞核内,至于胞核如何控制衰老又有各种推测,例如密码子限制说、DNA修复缺陷说、错误灾难说等。
3.何谓海弗里克极限?它与衰老有何关系?海弗里克极限:大部分正常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不能无限分裂,只能在分裂一定的次数后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次数被称为~ 。
4.举例说明DNA损伤、修复与衰老的关系。
Painter 和Cleaver 的研究:以紫外线诱导细胞的DNA修复合成,人类细胞的DNA修复合成较啮齿类动物细胞的高。
Hart 和Satlow 的研究:测定七种动物的成纤维细胞对紫外线诱导的DNA修复合成与动物最高寿命的关系——DNA修复合成能力与寿命之间正相关。
二甲基苯蒽可与DNA反应形成加合物,引起DNA损伤——可加速小鼠的衰老进程,寿命缩短。
DNA氧化损伤最常见。
Sohl等的动物实验表明:内源性氧化损伤剂产生速率与动物最高寿命之间呈负相关。
5.何谓端粒和端粒酶?简述衰老端粒假说的主要内容端粒(telomere):位于染色体末端,由端粒DNA 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
端粒相关蛋白:直接或者间接与端粒相结合的蛋白。
已经克隆的人类端粒相关蛋白主要有TRF1、TRF2、tankyrase 和UP1等。
假说:正常细胞的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会启动终止细胞分裂的信号,使细胞进入第一死亡期M1 并退出细胞周期而老化。
如果细胞被病毒转染或某些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可越过M1期而继续分裂并进入第二死亡期M2。
这时大部分细胞由于端粒太短而失去功能以至死亡。
而极少数的细胞在此时激活了端粒酶,从而使端粒不再缩短,获得无限增殖能力而成为永生化细胞。
1、简述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
外源性代谢途径: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TG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
内源性代谢途径:包括:①由肝脏合成VLDL,VLDL转变为IDL和LDL,LDL被肝脏或其它器官代谢的过程。
②HDL的代谢过程。
2、衰老过程中脂代谢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老年人由于参加脂肪分解的脂肪酶活性降低,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因而老年人脂肪组织中脂肪积累增多,许多组织的细胞膜的脂肪含量也增多。
血清胆固醇水平及主动脉内膜的各种脂质都随增龄而增加。
老年人机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自由基氧化产生的脂褐素也随之增多。
3、简述LDL 的氧化修饰过程和致AS 的作用机制。
血管内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并沉积于血管壁中,是AS 病变早期表现及重要标志。
研究显示天然的LDL(nLDL)并不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唯有氧化修饰的LD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转为泡沫细胞。
在体内LDL浓度升高、内皮损伤等情况下,LDL渗透进入动脉内皮下,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微滤孔过滤作用,使得大量内源性天然抗氧化物被阻挡,LDL就不再受血浆或细胞间液中抗氧化物质的保护,此时如果存在吸烟、药物、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发因素,诱导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那么LDL 就会在内皮下发生氧化修饰(ox-LDL)。
分三个阶段:迟滞阶段、增殖阶段、分解阶段4、详述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作用机制N-HDL被氧化修饰生成oxHDL后,其磷脂、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重排,产生共轭二烯,负电荷增加,电泳迁移率增加。
N-HDL氧化过程中产生新的表位,使原有的N-HDL具有免疫原性。
N-HDL被氧化修饰后ApoA-Ⅰ含量减少,其表面的抗氧化酶功能失调活性下降。
N-HDL发生氧化修饰后更易于被细胞摄取,而从细胞内转运出的能力显著下降。
5、简述oxHDL和致AS 的作用机制。
oxHDL促进内皮细胞损伤oxHDL与血管平滑肌细胞oxHDL能减弱胆固醇从血管SMC移出过程。
oxHDL与单核细胞MC迁入内皮下间隙,经活化分化成MΦ,摄取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构成AS的早期病变。
正常情况下,进入血管内膜下的MC能逸出并返回至血液中。
而oxHDL通过促进MC表达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降低MC膜脂的流动性,使进入内皮下层的MC难于返回循环血中。
oxHDL抑制胆固醇的逆向转运oxHDL丧失抑制LDL氧化修饰的能力1.简述自由基衰老学说的主要内容。
•此学说认为:当机体衰老时,自由基的产生增多;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减少,清除能力减弱。
过多的自由基在体内蓄积,对机体的损伤程度超过修复代偿能力时,组织器官的机能就会逐步发生紊乱,导致衰老。
2.何谓自由基?自由基有哪几种类型?共价键均裂,使均裂的两部分各带一个未成对独电子(自由电子),这些带有未成对独电子的部分称为自由基。
类型:原子、基团、离子自由基3.简述体内自由基的来源和清除机制。
外源性自由基:辐射、农药、食物添加剂、酒精、吸烟内源性自由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大气中吸进的氧气,在肺部,与食物消化后进入血液里的葡萄糖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在正常生化过程中,常有1%左右的氧变成化学性质极其强烈的氧自由基,即人体内生化反应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
4.举例说明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
①神经系统衰老与自由基损伤:研究发现:衰老人群的脑组织中神经元细胞浆、星型胶质细胞中MDA的含量明显增高。
MDA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代谢产物。
对人类脑衰老模型犬的脑组织测定结果显示,脑组织中反映蛋白质损伤的标记—羰基结构明显增加,额叶皮质中MDA的含量也增加,而谷氨酰胺合成酶及GSH则有降低。
②循环系统衰老与自由基损伤:雄性小鼠心肌CuZn-SOD、GSHPx、CAT活性随增龄有下降趋势。
GSH、与心肌供能有关的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及心肌蛋白含量呈年龄相关的降低。
心肌匀浆液及线粒体中MDA的含量在老年组小鼠中明显增加。
小鼠体内的氧化作用随年龄增加而增强。
③生殖系统衰老与自由基损伤:对绝经妇女和未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SOD、LPO、GSHPx 的比较发现,未绝经妇女雌二醇、GSHPx水平较绝经妇女高,而LPO浓度较低。
血清雌二醇浓度和LPO水平呈负相关,和GSHPx水平呈正相关。
1、简述SOD活性与年龄的关系和应用。
2、单胺氧化酶同工酶如何分类?根据底物选择性和对抑制剂的灵敏度,单胺氧化酶被分为A和B两种。
单胺氧化酶A对底物血清素(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抑制剂Clorgyline 具有高亲和性。
单胺氧化酶B对苯乙基胺(PEA)、苯甲胺和抑制剂Deprenyl具有高亲和性。
单胺氧化酶A和B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3、简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分类和应用。
非选择性MAOIs:在低剂量时对MAO-A和MAO-B都有抑制作用。
常用药物有苯乙肼、异卡波肼、尼亚拉胺等,用来治疗抑制症和帕金森病。
由于选择性低,不良反应较多A型MAOIs:药物在低剂量时选择性抑制MAO-A的活性。
常用药有氯吉兰、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
有较好的镇静和抗抑制作用。
B型MAOIs:药物在低剂量时选择性抑制MAO-B的活性。
常用药物有帕吉林和司来吉兰。
临床上用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
大鼠衰老模型有哪几种?简述其与衰老学说的关系。
D-半乳糖衰老模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模型辐照γ射线模型去除胸腺模型简述臭氧损伤衰老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