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与妻书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使之肖.我( ) (2)相和.( )(3)一恸.( ) (4)称.心( )(5)能彀.( ) (6)不能禁.( )答案(1)xiào(2)hè(3)tònɡ(4)chèn(5)ɡòu(6)jī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率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婉转解释(2)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3)依本性而行,勇敢(4)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文中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六夜四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够”(2)通“廿”,二十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模仿。
答案(1)幸福。
(2)想象。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至⎩⎨⎧吾至.爱汝:吾爱汝至.: (2)语⎩⎨⎧ 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何事不语.:(3)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4)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5)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亦以.天下人为念: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必以.告妾: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且以.汝之有身也:(6)其⎩⎪⎪⎨⎪⎪⎧ 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卒不忍独善其.身: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答案 (1)副词,极、最/副词,到了极点 (2)动词,告诉/动词,告诉/动词,说 (3)名词,信/动词,写 (4)代词,自身/名词,身孕(5)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连词,并且/介词,可与“为”组成“以……为”的形式,译为“把……作为”/介词,表凭借,可译为“凭”/介词,“以”后省略“之”,可译为“把”,表对象/介词,可译为“把”,表对象/连词,因为(6)句中语气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句中语气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代词,第三人称,她,指“腹中之物”/代词,它,指“鬼”/代词,代自己/代词,第二人称,你/代词,第三人称,她们,指“诸母”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汝幸而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泣.告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瓜.分之日可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卒不忍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嫁(2)名词作状语,哭着(3)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5)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6)形容词用作动词,老,尊敬、敬重;幼,疼爱、爱护(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包括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和“友”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侣”、“以……为友”。
这句话意为“把鱼虾当作友伴,把麋鹿当作朋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如本课中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本为形容词,这里为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乐”。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以告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哭相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灾可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钟情如我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省略句(2)省略句(3)省略句(4)省略句(5)判断句(6)状语后置句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2)这是我敢于勇敢去死而不顾及你的原因。
三、名言警句课内名句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一、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福州人。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二、背景展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三、文化常识1.如晤: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大意是敬重自己家的老辈,从而推及他人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小辈,从而推及他人的小辈。
3.破镜重圆:据唐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代将亡之际,驸马徐德言把一面铜镜破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备作失散后团聚的信物,失散多年后果然由此而使夫妻团聚。
后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聚。
课堂导语“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激励后人。
下面是课文的情感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后将空缺处填写完整。
答案①爱国②爱妻③献身救国④“就死”之理⑤悲痛⑥“爱汝”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