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一中初2017级15-16学年(上)半期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7级15-16学年(上)半期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7级15—16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展示自己魅力的时候到啦!追求卓越的你定会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精彩解答。

相信自我,请带着愉快的心情尽情表现吧!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lòu)空图案。

B、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fó)晓攻占那座桥。

C、天空的星星也像浸.(jìn)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D、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瓦砾伧俗清风徐来因地治宜B、阻遏地窖煞它风景月明风清C、制裁帷幕重峦叠障荡然无存D、荒谬脏物雅俗之别锐不可当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浪骤起,小船撞上了岸边的暗石,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

B、她本想转弯抹角....地把话题引到考试成绩之外去,可是父亲却揪着试卷不放。

C、这栋楼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匪徒们看到警车呼啸而来,个个张皇失措....,按照原计划择路而逃。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A、老人如同丢失了玩具的孩童一般,落寞地坐在最角落的沙发里,一言不发。

B、对于一步步走近中考的我们而言,时间的价值就像金钱的价值一样,极为重要。

C、人生需要面对太多的不顺,身处黑夜的人们,要相信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D、离开家乡多年,不知不觉间,总觉得异乡仿佛就是自己的故乡,承载着太多抹不掉的回忆。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芦花荡》是孙犁的散文“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荷花淀》。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D、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的文章《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6、参照示例,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分别从两个相反的角度阐释其寓意。

(4分)示例:气球:①多姿多彩,温暖每一颗童真的心②自我膨胀,最终只会自我毁灭备选词语:橡皮桥月亮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11分)学校响应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号召,开展以“阅读·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昨日学校教学主楼前,人流如织,各类图书在同学们手中竞相传阅,这热闹的场面正是我校正在开展的图书交流活动现场。

近日我校学生处带领学生会开展以“阅读·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将举办有关阅读讲座、图书交换、图书展阅、读书心得等的一系列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在读书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

活动期间,学校将邀请名家名师进校园,与同学们交流阅读经验,为同学们打开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2)本次活动想要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就要先让学生有阅读的习惯,请仿照划线句的格式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4分)怎么样才能培养阅读习惯?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有人说,就心态和动机而言,我们应该走出读书的误区,多一些平和超脱的气度,少一些①,将读书视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其实,纯粹的读书无关功利,无关考试,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读书就像精神的面包,为我们生命所需,吃饭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②。

一个人,即便骨骼健全,倘若精神上有缺陷,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

①②(3)在此次活动举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有同学说:“我们现在空闲时间都是刷微博、聊微信,各种信息、短文也都能够看到,谁还看这种大部头的纸质书本?”请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4分)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

这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所组成的“微阅读”,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

材料二: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微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共识。

当前“微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对此太过恐慌,但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阅读。

材料三:“微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可快速获得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但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会让人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逐渐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

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某些碎片化信息无疑会影响其知识结构,甚至是他们的人格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4)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轼《浣溪沙》)(8)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9)杜甫在《春望》中表现自己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的苍老之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缘.溪行()(2)阡陌交通..()(3)便要.还家()(4)寻.病终()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一段写桃花林着眼于“异”字,为整个故事渲染了传奇色彩。

B、选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一文中的“大同”思想。

C、“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采用“留白手法”,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D、选文以渔人为线索,组织材料,向读者描绘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

12、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至美的理想世界,联系文章,请仿照示例,运用原文,写出你对桃花源之美的理解。

(4分)示例:桃花源美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田地肥沃,池沼精致,树木苍翠,优美富饶,这样的生活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3—17题。

(20分)满山墨白翟桂平①十年前,我在鹰城文化馆画室工作,每年寒暑假都会辅导一些学画的孩子。

那年冬天,离寒假还有十来天,家长就在我画室外的办公室排起了长队,有报名的,有咨询的。

排队的人前拥后挤,因为名额有限,生怕轮不到自己的头上。

咨询的,我一一作答;报名的,我让填好报名表,留下自己孩子的作品,等待日后通知。

轮到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时,他望望我,愣了一会儿,一句话没说又退出了人群。

②忙了一上午,我整理完报名材料,准备下班时,老人来到我面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