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3、从这篇传记看,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因素:
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A、朋友知己之情。
B、君臣知遇之恩。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思维碰撞,精神提升,成果展示)
1、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如何理解?
⑤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处境困窘)⑥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显扬)
(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被动,倒装)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④管仲囚焉。(被动)
⑤齐桓公以霸。(省略)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靠的是管仲的谋划。
③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却选择)被囚禁受辱。
①富国强兵(使动,使……强大)②管仲既任政相齐(出任国相)
③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④然孔子小之(小看,看不起)
⑤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
⑥贵轻重,慎权衡(以……为贵,看重)
(3)解释加点词。
①鲍叔终善遇之(对待)②一匡(匡正)天下
③齐桓公以霸(称霸)④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
[诵读感知]你心目中的鲍叔牙是一个怎样的人?
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品质历来为人所称颂。正是因为他的知贤、荐贤和让贤的美德才使管仲得以得用,从而展示其政治才能,而管鲍之交也成为千古佳话。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管仲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鲍叔牙的深挚友情,请问哪一段落记叙了这一感情,你能通过朗读的方式再现“管鲍深情”吗?
司马迁为管仲列传,一方面是赞扬了管仲、鲍叔牙这样的知己之情谊;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无人知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
立传原因:歌颂人生知己、相知相悉的友情。抒发人生无知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写作借鉴)
写作素材:管仲之交
角度点拨:
友谊是建立在相知相善基础之上的。
《管仲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过程】
一匡天下(kuāng)尝与鲍叔贾(gǔ)召忽死之(shào)
仓廪(lǐn)衽(rèn)
2、文言基础知识
(1)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不以为言
以为:古义:不把……作为今义:认为
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生活贫穷困难
③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古义:没才能今义:没出息
(2)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该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了鲍叔牙的大度,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2、从哪些方面来写“管鲍之交”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管仲回顾自己与鲍叔牙多年往交,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鲍叔牙(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姒姓,鲍氏,亦称“鲍叔”、“鲍子”,是鲍敬叔的儿子。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代齐国大夫,管仲的好朋友。早期管仲贫困,鲍叔牙时常接济他。后来管仲侍奉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公子小白。齐国内乱,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小白返国继承君位之后,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车运送回国。鲍叔牙推荐管仲当上了宰相,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一、课前导学
[知识卡片]
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三、课后导学
[知识链接]
人之交往:
1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并不是知心的朋友。
2金石之交:比喻坚定的友谊.金石,以其材质之坚硬,来形容坚定不变的事物。
管仲鲍叔的友谊是建立在相知相善的基础之上,并不因私而误公,且举贤而忘我。交友贵在知人,知人贵在知心。不为己之好恶而择友,不为利己而攀情,这样的友情才是真情、纯情,脱俗,这样的友谊才日久,这样的朋友方可称为挚友。所以能够说,管仲鲍叔牙的友谊堪称古今所谓朋友的楷模。尤其在利益纷争的现代,应当宣扬,值得大家学习!
[写作背景]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晏二人立传时,对于管鲍的知交相得、晏婴的拔擢越石父与御者,不觉神往。[语言积累]来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颍上(yǐng)鲍叔(bào)桓公(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