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少时常与鲍叔游()
二十而南游江淮()
游目骋怀()
欺童叟无欺()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讽赋欺相如()
善鲍叔终善遇之()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素善留侯张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善尽( )
王曰:“善!”乃下令。

()
善刀而藏之()
事世异则事异()
管仲事公子纠()
进鲍叔遂进管仲()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群臣进谏《战国策》()
将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信将疑()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
吕公者,好相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二、一词多义(虚词)
既言未既()
管仲既用()
三军既惑且疑()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子非三闾大夫与()
以不以为言()
梁以此奇籍()
齐桓公以霸()
鲍叔不以我为贪()
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因因而予之()
善因祸而为福()
因家沛焉()
因张良遂略韩地()
因遗策()
三、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
今义:()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
今义:()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
今义:()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
今义:()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
今义:()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
(2)匡救其恶()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贵轻重()
5.使动
(1)富国强兵()
(2)管仲因而信之()
6.为动
(1)邵忽死之()
五、特殊句式
下列句式是()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下列句式是()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囚焉。

下列句式是()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

下列句式是()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下列句式是()
1、不以(之)为言。

2、齐桓公以(之)霸。

3、管仲既任政相(于)齐
七、难句翻译
1.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翻译:
2.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翻译:
3.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翻译:
4.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翻译: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翻译:
6.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翻译:
7.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翻译:
8. 贵轻重,慎权衡。

翻译:
9.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
10.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翻译:
11.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