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本文以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为背景,探讨对比分析了该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对策:优化文化产业链,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
标签: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成都;北京;问题;发展对策文化产业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与影响力,是国家及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文化已经趋向于融合,它们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集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的发展态势,提升了城市对外的综合竞争力、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化发展进程。
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国以后,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把成都市培养成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数字娱乐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发展前景良好。
一、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集聚让成都市的科技、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合理发展的趋势,它影响了成都的整体发展,使得成都文化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巩固了城市在四川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技发展价值和重要社会意义。
成都市政府多年来坚持认为,想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文化产业名城,就必须坚持贯彻集聚这一理念,让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已经拥有了近25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到了成都市周边的1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整个成都地区,而且也聚集了上万家文化企业。
2009年,成都有关部门认定并审批通过了成都地区内的8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8个集聚区先后入驻了1300余家文化企业,他们为成都所创造的文化产业总收入竟达到了城市年文化产业总值的18.4%。
这一利好让成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两年中,成都又认定了10余家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政府提出对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频率,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者加入进来,使得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在会议审议上通过了成都动漫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在同年年末完成了该文化集聚区的审评认定工作。
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经完成了25个目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中所强调要达到的2013年之前建立30个产业集聚区的宏伟工作目标。
可以说,成都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了成都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定位规划科学的建设目标,而且整体产业管理和运营效果也相对完善。
从产业规模角度来看,整个成都地区的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快速且良性,这对成都在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国际范围的影响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表1 2009-2013年度成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年度/指标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增加值(亿元)615.4 701.4 813.5 990.4 1490.3占全市GDP 10.2 10.5 10.8 12.4 12.4业务收入(亿元)2468.1 2800.5 3812.8 4583.7 5982.2就业人口(万人)78.3 83.9 89.1 103.6 118.2全市就业(万人)853.2 878.1 910.5 973.4 1003.8就业比重(%)8.55 9.58 10.82 10.92 11.53资产规模(亿元)4743.2 5140.2 7248.8 8312.3 9538.7如表1所示,成都在2009-2013年间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大力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从数据来看,城市的发展建设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且增速相当可观,基本每年的单项经济指标增效收益都能超过10%。
同时,成都地区大量的就业群体就业难问题也被渐渐解决,所以成都在发展自身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方面一举两得,效果卓著。
一方面它缓解了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正在逐渐实现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建设这一宏达目标,并初见规模。
二、成都市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高新区文化产业园是成都市新兴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该产业园是2009年成都市投资300亿人民币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集聚项目,希望以它的蓬勃发展来带动整个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快速推进。
但是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来看,其中还是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文化产业集聚化程度偏低在我国发达地区,集聚化发展是文化产业能够在国内快速起步的捷径。
成都市也在这一方面希望打造全国一流,创造属于自己完备的产业集聚化体系,在保证基础研发资源的同时,推出更多创新,打造品牌优势。
就以动漫产业为例,在高新区、温江区、金牛区等等都建有动漫产业文化园,并且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支持。
作为成都市重要的动漫产业聚集区,截止2013年底,成都高新区聚集手机游戏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及创业团队500余家,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25%,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
园区正逐步形成技术上有支撑、市场上有渠道、创新上有比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圈。
但是从规模上来看,成都地区的25处文化产业集聚区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这些集聚区域在2012年创造了200亿元的收入,但是它们的集聚化程度依然偏低,无法形成产业间的联动,而且有些像温江文化产业集聚区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规模尚小。
仅有成都市高新区形成了良好了产业聚集效应。
在文化产业展示方面,周围地区的西安、杭州、义乌都有每年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但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主力城市,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级别的文化产业展示平台,所以文化产业集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从人才、金融、载体、平台、市场等多维度建立起完善的支持体系。
2、资本运营能力差成都发展文化产业较早,受到传统市场计划体制束缚较深,但文化产业不同于其它产业,它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政府扶持,所以从传统发展意义上讲,成都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在手段上是不够丰富的,尤其是在融资方面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顺畅的政府投入导向,社会企业的投入赞助也较为匮乏。
近年来,随着成都地区逐渐寻求国际化发展,来自外资与国内民间的赞助融资活动越来越多,融资机制的萌芽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一大利好。
但从目前成都地区几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盈利状况来看,到2013年初,平均每个集聚区企业在集聚资产负债率的综合指数方面都超过了61%,集体呈现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让他们的盈利能力提升受到了极大影响。
据统计,当前成都市聚集了20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本也达到了数百亿,但到市发改委备案的股权投机机构仍不足全部机构数量的50%,并且,由于对于备案股权投资机构监管的缺失,造成大量的股权投资机构承诺出资迟迟不到位,甚至出现部分出资不实的现象。
虽然国家近些年在加紧宏观调控政策,寄希望于用来自政府的扶持和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来扭转局势,但实际情况是对文化产业的资产抵押估值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融资方面的难度大大提升。
在2014年,成都市对重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总投资额度达到300亿元,从整体看投资规模依然不大。
相比于投资,笔者认为成熟的市场资金运营机制才是成都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最需要的。
3、文化开放度不足严格来说,即使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文化领域的开放程度也依然不足,尤其是对核心层次的文化领域来说。
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我国政府过于浓重色彩的行政干预所造成的。
整体市场化产业水平偏低,这使得一些希望加入来自民营企业的社会资本只能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相关层,但外围相关层的规模恰恰又决定了文化产业集聚核心层的发展质量,所以说这是一个矛盾的命题。
就目前来看,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支持来源包括了西部开发、文化体制改革的税收优惠和针对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但其中普遍适用的只有西部开发政策,虽然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计划纷纷在成都地区展开,但是文化开放度的不足也让其发展建设规模受到了很大限制。
[1]三、成都市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对策建议1、优化文化产业链优化文化产业链是提高成都文化集聚区发展的本质核心。
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应该从自身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内容优化开始,以掌握核心技术科技为关键,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水平,简单说就是鼓励创新,提升品牌意识,促进文化本身成长的良性循环。
所以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放开文化开放政策,积极鼓励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意想法,将文化产业作为成都市的强市产业来做,树立“大文化”产业概念,改变文化行业只为赚钱的肤浅思想,从深层次去挖掘文化产业集聚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战略性。
并且也要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集聚化不是对城市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点缀,而是要作为除工业和农业之外的第三产业来做,并且认真对待。
2、保护知识产权体系文化产权是产业文化集聚发展的根本,所以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定要做好文化产业中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构建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本文认为,首先要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率先展开,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规范和法制环境,充分保护成都本地文化产业中各个企业的产品发展,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知识产权及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我国近些年来由文化产业革新所颁布推出的多项规范法案,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切文化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在民众周围的教育普及程度,引导所有文化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产权管理保护体系,并且政府也应该加强管理,帮助文化企业构建拥有国家支持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最大限度的助力成都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3、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根基性,因为集聚区始终要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这也是判断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社会民间企业与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社会关系与经济关系的高度联系及共融。
就目前成都地区发展来说,仍然存在例如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本匮乏、企业之间信任度偏低以及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文化产业集聚高度化发展的桎梏。
所以国家应该关注对成都地区内部文化资源的灵活运用,同时也要不断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援,做到里应外合,吸引大量的文化企业家和知识型人才加入进来,这有助于集聚区产业制度和文化氛围的建立。
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发展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将成都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地方性的文化产业标志。
[2]四、结语本文从成都地区文化产业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三方面了解了文化产业集聚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笔者认为,文化产业集聚首先要注重文化根基的挖掘,让其健康的生长,其次就是注重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